•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書寫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東南亞之行

2025-04-21 15:2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書寫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東南亞之行

  新華社記者孫楠 陳冬書 鄒學冕

  4月14日至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進行國事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各界人士和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今年中國國家元首的首次出訪,認為此訪聚焦睦鄰友好、推動互利合作,書寫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釋放了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強烈信號,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睦鄰友好開新局

  “此次訪問是今年越中雙邊關係中最重要的外交政治活動……成為越中睦鄰友好、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及具有戰略意義的越中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的重要里程碑。”越南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阮明羽説,越南黨、國家和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給予隆重、週到的接待,充分體現越方對此訪和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與越中之間的真摯友好情誼。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表題為《馬中全新“黃金50年”,共贏共榮》的社論,援引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話將習近平主席稱為馬來西亞的“朋友、夥伴”,認為此訪“為東南亞國家帶來實現共同繁榮的願景”。社論寫道:“秉持著馬中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願景,我們深信馬中關係將會為區域安全、經濟合作、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等注入更多活水。”

  “習近平主席的來訪,為構建高品質、高水準、高標準的新時代全天候柬中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柬埔寨“新鮮新聞”網站評論指出,“此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不僅再次確認了柬中之間堅如磐石的友誼,而且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促進互利合作。”

  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的國事訪問,認為此訪樹立了中國同東南亞國家關係史上新的里程碑。

  “此次訪問重點突出、節奏緊湊,延續了中國長期以來重視周邊、善待周邊的外交傳統,以務實合作推動中越、中馬、中柬關係持續向前發展。”印尼智庫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對記者説,“中國將周邊作為共同發展的戰略支點。從鄰里之間的相互支援到區域國家的命運與共,中國同周邊鄰國走出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評論指出,習近平主席開展東南亞之行,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是旨在“發展同鄰國和全球南方國家關係”的中國元首外交的一部分。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項目主任本布蘭德在社交媒體上就習近平主席此訪發表評論説,東南亞各國政府認為,如果其經濟發展沒有中國的更多參與,它們就無法成為更富裕的國家。

  團結合作啟新程

  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中馬同意共同致力於打造地區新質生産力合作高地,中柬簽署加強産供鏈合作的協議……此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密集出席近30場活動,推動達成逾百項合作成果。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人士和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不斷拓展,正在形成更為緊密的共生、協同發展格局。

  “越中鐵路合作機制啟動是兩國友好關係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出席合作機制啟動儀式,展現雙方對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在現場見證合作機制啟動的越南交通運輸大學講師阮光明説,“越南和中國山河相連。鐵路是推動兩國貿易合作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相信越中鐵路合作機制將進一步促進區域聯通,密切人員往來交流,推動兩國繁榮發展。”

  “馬中兩國共同打造地區新質生産力合作高地正當其時,中國技術和投資將為馬來西亞發展帶來重要戰略機遇。”大華銀行(馬來西亞)高級經濟學家吳美玲告訴記者,馬來西亞正致力於實現産業格局轉型。習近平主席此訪達成一系列成果,將有助於馬中兩國深化發展戰略對接,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助力馬來西亞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

  習近平主席訪柬期間,雙方簽署37份合作文件,涵蓋産供鏈合作、人工智慧、發展援助、海關檢驗檢疫、衛生等領域。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金平表示,這些合作文件的簽署意味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柬埔寨“五角戰略”對接進一步深化,為雙方在多個領域的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也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提供了路線圖。

  國際輿論認為,習近平此訪成果務實豐富,擘畫了中國同周邊國家共促穩定繁榮新圖景。

  美國彭博社發表評論文章説,習近平主席此訪是中方對東南亞國家的一次“魅力攻勢”。中國承諾妥善管控分歧、加強産供鏈合作,強調“關稅戰沒有贏家”,與美國的經濟霸淩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多年來一直是東盟最大貿易夥伴,而東盟是中國自2020年以來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還大力推進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該協議涵蓋15個國家,成為全球經貿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席睿德説,未來無論是在投資、貿易還是支付等領域,區域性安排都將日益增多,而亞洲應當承擔起領導者角色。“作為本地區最大經濟體,中國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與周邊國家保持密切貿易往來,其政策往往對全球産生即時影響。近年來,中國對亞洲其他國家的直接投資不斷增長,為區域內生産和投資合作帶來新機遇。”

  命運與共譜新篇

  東盟國家人士和國際輿論認為,在單邊主義、強權政治衝擊世界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此訪展現因應變局的“亞洲智慧”“中國方案”,以大國擔當發出維護自由貿易、反對單邊霸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義之聲,為地區團結合作注入信心和力量,有力推進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中兩國人民要銘記共同的理想與使命,攜手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加快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越中命運共同體,以‘六個更’為方向,不斷深化兩國友好關係。”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哲學系主任阮明環説,“越中在道路自信與文化認同方面高度契合,這不僅為兩國加強合作、促進發展打下牢固基礎,也有助於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馬來西亞智庫區域策略研究所執行董事蔡偉傑説,在全球局勢複雜多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當下,馬中兩國領導人都強調命運與共的理念。馬中文明不同,卻始終相互尊重、互鑒共贏。站在兩國關係新的“黃金50年”起點上,“我們應全面拓展從互聯互通、産業升級到教育、科技和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廣度與深度,推動構建高水準戰略性馬中命運共同體。這不僅將惠及兩國人民,也為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樹立典範,注入新動力”。

  柬埔寨貝爾泰國際大學資深教授約瑟夫馬修斯説:“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加劇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此訪為東南亞三國、東盟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注入希望與信心,表明中國始終願與它們並肩而行,共同應對挑戰。”

  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説,當前,有的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試圖將人類社會帶回叢林時代,人類文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東盟和中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幫助東盟國家建設了高速鐵路,建立了光伏、電動汽車産業鏈供應鏈,為東盟各國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援。東盟與中國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是現實選擇,更是時代答案。“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問東南亞三國,讓我看到了屬於我們亞洲的文明友誼、包容合作。”

  “東盟與中國的合作已成為亞太合作最成功、最具活力的樣本,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寮國巴特寮通訊社副社長西婉賽西潘卡姆説,過去30年,中國同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周邊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等領域開展友好合作,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維護和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中國在發展中不是獨善其身,而是為各國發展提供機遇,帶動全球發展,為世界和平、發展、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際輿論認為,習近平主席東南亞之行,讓中國作為自由貿易倡導者、發展中國家利益捍衛者、區域合作引領者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歐亞時報網站發表文章説,習近平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國事訪問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是該地區可以信賴的穩定、長期夥伴。”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説,習近平主席此訪強化了中國是可靠夥伴的形象,這一點“在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引起共鳴”。埃菲社報道説,習近平主席此訪“加強了北京與東南亞的關係,在充滿不確定的時期發出了安全信號”。(參與記者:高博、舒暢、趙旭、鄭世波、杜鵑、何毅)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