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

2025-04-21 10:16: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學思踐悟】

  作者:姜玉峰、邱洋海(均係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分別係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講師)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寶貴財富,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育人價值。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激勵涵育作用,對於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資源具有獨特育人價值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紅色資源是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紅色資源包括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紅色文藝作品等,這些資源以實物、文獻、藝術等形式,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力量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有助於在青少年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培養理想信念,堅定信仰追求。“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把共産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紅色資源見證了無數先烈為了心中的理想披荊斬棘、鞠躬盡瘁,即使面對死亡也矢志不渝的英勇事跡。紅色資源蘊含著一代代共産黨人的崇高理想和不屈的精神力量。以紅色資源教育青少年,能夠激勵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錘鍊道德品質,塑造健全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産黨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他們忠誠愛國、大公無私、捨己為人,關鍵時刻甚至為祖國、為人民、為信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和平年代,涌現出諸多如雷鋒同志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模範,他們都是全社會的道德榜樣。以紅色英模的先進事跡教育引導青少年,有助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責任意識,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增強文化自信,汲取奮進力量。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紅色資源作為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內蘊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等精神品質,能讓青少年更真切感受到“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深入挖掘闡發紅色資源中的精神標識,有利於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從中汲取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凝聚起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確保紅色教育可觸可及。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佈,到處都有黨帶領人民改天換地的紅色遺址、紅色物件、紅色故事。這些紅色資源是最直觀、最生動的教材,需要我們加強保護利用,發揮其鑄魂育人功能。堅持科學保護。對紅色資源的歷史沿革、保護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系統梳理、建檔立卡,為進一步保護利用提供依據。加快構建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大聯動格局,統籌推進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本體與周邊環境保護,確保紅色文化遺存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實現活化利用。以翔實的文獻資料、真實的場景還原、鮮活的展陳形式,打造更具特色、更富感召力、更有吸引力的紅色教育品牌,準確生動呈現標誌性歷史事件、場景及細節,讓紅色故事更好走進青少年視野,更好滋養青少年心靈。

  創新紅色資源呈現形式,推動紅色教育入腦入心。紅色資源的寶貴育人價值需要不斷創新呈現形式、豐富文化載體,更加全面系統地展示其精神力量。編寫本土紅色讀本。深入挖掘地方紅色資源,組織專家學者編寫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地方紅色教材和讀本,將其有機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等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青少年感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開展沉浸體驗教育。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在紅色資源集中的文化空間開展緬懷紀念、入黨入團入隊儀式和志願講解等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其切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紅色戲劇節、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沉浸式活動,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拓展宣傳教育渠道。推出雲展覽、雲直播等展陳活動,推動紅色資源走上“雲”端。綜合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宣傳方式對紅色資源進行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示宣傳,增強紅色教育的互動性、體驗性。

  構建紅色資源育人體系,實現紅色教育一體推進。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構建紅色資源育人體系,不斷完善紅色資源育人的學段銜接,實現紅色教育一體推進。組建培養一體化教師團隊。吸納大中小學各學段教師以及紅色教育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形成整體性、一體化的紅色教育教師團隊,開展經常性的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教師教育培訓等活動,提升教師運用紅色資源教學的能力。推進大中小學紅色教育一體化。對紅色教育資源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優化整合,形成紅色育人體系。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促進紅色資源在學校間共用共用,推動紅色教育有機融入大中小學全學段課程體系。構建一體化紅色教育工作格局。凝聚大學生黨支部、中學生團支部和小學生少先隊組織的合力,通過共同開展紅色主題活動、聯合舉辦紅色教育展覽等方式,使紅色教育在不同學段間實現無縫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發揮紅色資源凝聚功能,形成紅色教育全員合力。應積極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全員參與的紅色育人氛圍,凝聚教育合力。落實學校教育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團齊抓共管的協同育人機制,在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管理服務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動融入紅色教育,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組織實施“紅色家風傳承工程”,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紅色書信誦讀、紅色家風故事會、共産黨人家風徵文比賽等活動,發揮家庭在紅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發揮社會教育的積極作用,引導文化旅遊企業推進文旅融合,打造高品質紅色教育産品。支援社會公益組織、民間團體、志願者等群體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模範人物、退伍老兵等進校園、進課堂講述紅色資源背後的生動故事,引導廣大青少年更好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21日 06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