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丨如果文物會説話:福建建甌這個西周青銅界“鐃哥”什麼來頭?
1978年12月的一天
福建建甌小橋鎮陽澤村村民
在村北黃窠山西坡揮鋤開墾茶山
無意中刨出了一件國寶
沉睡數千年的青銅大鐃重見天日
鐃(n o)是我國古代青銅打擊樂器之一
使用時,需將鐃口朝上
放在木架上
用木槌敲擊不同部位
可以發出兩種不同的音階
這就是神奇的“一鐃雙音”
這件西周雲雷紋青銅大鐃
通高76.8釐米,重100.35公斤
是目前福建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大鐃
也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商周青銅器
商周時期這樣大型青銅鐃的出土
在國內也是比較罕見的
大鐃相當精緻
通體佈滿商周時期流行的雲雷紋
鐃體兩面各有十八個圓枚
每個圓枚為半球狀凸起
造型渾厚、鑄造精細
通體銹色翠綠
整件器物穩重古樸
西周雲雷紋青銅大鐃 國家一級文物 現藏于福建博物院
類似的商周青銅大鐃
目前所知主要出自
南方湖南、浙江、廣西等地
有學者認為
建甌自古産銅
且商周時期福建已掌握高溫燒制技術
大鐃可能是當時閩越工匠
學習中原技術後本土化的産物
也有學者認為
此鐃風格既有中原商周青銅文化的影響
還有吳越青銅文化地域特色
鑄造地點可能在吳越故地
也就是浙江
然後才傳入福建
雲雷紋青銅大鐃
作為商周時期的代表性文物
見證了我國古代音樂、青銅鑄造等
多個領域的發展
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策劃:萬方 王子暉 敖春磊
執行策劃:袁晗 程立葳
編導:劉璐 劉豐
製作:劉豐
鳴謝:福建博物院 建甌市人民政府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福建頻道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