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②丨一杯工夫茶,香飄千萬里
仲春時節
武夷山市星村鎮
燕子窠綠色生態茶園薄霧輕籠
盛放的櫻花樹與漫山茶樹
交織成美妙的春日畫卷
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櫻花盛開 肖文鳳 攝
南平是全國著名茶區
六大茶類中
有三大類發源於南平
被譽為
“紅茶祖地”
“烏龍茶故鄉”
“白茶發源地”
2022年11月29日
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成功列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2025年1月
武夷岩茶文化系統
入選
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預備名單
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展示搖青技藝 王震潭 攝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走進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茶産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行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這篇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
“三茶”統籌大文章
南平如何落筆?
茶文化影響力up!
2006年
生長在高岩峭壁上的
六株母樹大紅袍
成為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的
重要組成部分
放眼歷史
茶承載著千年文化的積澱
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
又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梁
母樹大紅袍 陳文傑 攝
近年來
南平市堅持文化賦能
推動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而今
在吃、住、行、遊、購、娛中
處處皆蘊藏著茶文化
2022年起
以茶為主題的文化體驗基地
茶言精捨得網路直播間開設
茶言精舍內,網紅在拍攝視頻。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
其中
有一場直播便賣出上千份茶葉
2024年5月1日
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正式運營
這條“流動的風景線”
將燕子窠、青龍大瀑布、朱子林等
自然和人文景觀串聯成線
在這條風景道上
可以入茶園茶莊,走茶路
感受“茶園、茶徑、茶村”的慢生活
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尋茶路線 圖源:大武夷文旅
近年來
武夷山相繼打造中華茶博園
福蓮茶莊園等文旅項目
如今的武夷山
茶旅館、茶莊園、茶主題公園等遍地開花
茶文旅融合已成為武夷山
“雙世遺”和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的一大亮點
茶科技支撐力up!
走進八馬茶業武夷山智慧化生態産業園
只見園區生産線上
製作、快速、自動進行著茶葉包裝
這是八馬第七代智慧化生産線
也是全球首條智慧化、數字化、資訊化
武夷茶精加工生産線
八馬茶業生産車間 圖源:央視網
隨著南平市的茶科技發展不斷攀上新高峰
茶葉生産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水準
紛紛提高
依託茶樹種質資源圃的建立
茶樹新品種選育速度也隨之提升
南平市
作為科特派制度的發源地
20多年來
科技服務團隊
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以現代科技賦能傳統茶産業轉型升級
科技特派員劉國英(中)、徐茂興(右)在生態茶園為茶農講解茶園套種油菜技術 邱汝泉 攝
在綠色防控綜合技術
茶園土壤環境優化技術
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帶動下
已累計建起超萬畝生態茶園示範點
生態茶園建設正有序推進
茶産業競爭力up!
走進八馬文化館
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四方格子
展示著各式各樣的茶葉品種
近年來南平市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推動茶食品、茶包裝、茶器皿、茶機械
茶空間和茶衍生産品全鏈發展
開發茶食品、茶洗護用品等精深加工産品
引進英仕利團隊、浙江大學茶學院
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與三茶集團合作
完成茶含片、茶化粧品
茶洗護用品等産品開發
推出武夷茶宴等特色茶餐美食和預製菜
形成特色茶産業集群
武夷茶宴 圖源:武夷山新聞
舉辦中國(武夷)“三茶”統籌發展高峰會
“萬斤好茶等您來”(武夷山)現場交易會
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中國武夷紅茶國際交流活動等盛會
持續舉辦喊山、開茶、鬥茶等
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活動
不斷做強做優茶産業品牌
4月13日,武夷山市星村鎮朝陽村茶農舉行喊山採茶儀式。邱汝泉/攝
根據《南平市高品質推進“三茶”統籌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到2026年
南平全市茶園面積、産量
將分別穩定在70萬畝、10萬噸左右
茶全産業鏈産值突破650億元
帶動涉茶關聯産業産值突破400億元
萬里茶道,茶韻悠遠
這篇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
“三茶”統籌大文章
南平將繼續抒寫
讓茶香飄散得更廣、更遠
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
正在召開
“何以中國 閩山閩水物華新”
網路主題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