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新疆喀什:直播火熱
【文化中國行】
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 趙明昊 靳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侯立超
“親,這是新疆的紅棗喲,果肉飽滿”“伽師瓜上架啦,家人們趕緊下單啊”……
新疆喀什的田間地頭正涌動一股熱潮——來自12個縣市的農牧民、村幹部和創業青年們,手持手機支架,在直播間裏推介紅棗、核桃與艾德萊斯綢。
在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培訓基地,“短視頻賦能鄉村振興”課程正在進行。課上,教師現場演示、教授DeepSeek等智慧工具使用,讓學員學會通過AI演算法優化短視頻構圖、精準定位用戶畫像,實時分析直播數據調整行銷策略。
“以前覺得直播就是對著手機説話,現在才知道流量背後還藏著‘智慧大腦’哩!”學員艾買爾江 艾力感慨。
近年來,喀什地區通過政企協同、援疆幫助等措施,加強電商人才培訓,打造電商人才培育“強磁場”,賦能鄉村振興。
在喀什地區持續推動電商人才培訓過程中,援建省市同步發力。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依託“大倉東移”工程與抖音電商合作,為學員提供從選品、倉儲到物流的全鏈條支援。“在2024年啟動的‘抖音新農人計劃’中,百名學員通過實訓掌握短視頻創作與智慧數據分析技能,獲得了專屬流量扶持。”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揮部産業項目組副組長孫福華介紹,通過引進專家學者到喀什授課,以及帶領本地電商學員赴外考察學習,這一“進”一“出”讓喀什的學員實現從“田間主播”到“數字新農人”的蝶變。
在“疆域喀什郵鮮果 伽師新梅萬里行”大型農産品溯源直播活動中,直播累計吸引觀看人數超過115.1萬人次,總銷售額突破130萬元,讓“尖貨”賣出“尖值”,伽師新梅也被更多人認可。
科技與農業的深度碰撞,讓喀什地區農産品銷售收入連年增長,岳普湖縣、葉城縣兩度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伽師瓜、麥蓋提紅棗、伽師新梅等特産通過直播間銷往全國,傳統“土貨”變身“潮貨”,喀什鄉村農産品附加值逐漸增加,農民收入穩步提升。
2023年8月,喀什地區啟動“耕耘者”振興計劃,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多方聯合推動,通過10期培訓為喀什定向培養1000名電商骨幹,幫助農民從“會種地”向“會賣貨”轉型,轉變增收致富模式。
“喀什地區商務局將進一步提升各職能部門及企業開展直播電商業務應用能力,增強電商從業者專業素質,常態化推進電商人才培訓,助推喀什地區電商産業高品質發展。”喀什地區商務局市場建設科幹部王蘭説。
當暮色籠罩大地,麥蓋提縣的棗園直播間依然燈火通明。新農人們對著鏡頭展示果肉飽滿的紅棗,背景裏隱約傳出十二木卡姆的悠揚旋律。從馕坑到“雲端”,從巴扎到“字節”,喀什地區一批批“鄉村推薦官”持證上崗,在無數塊手機螢幕裏講述喀什的鄉村振興故事。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7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