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設備描繪出一幅幅“數字春耕圖” 希望的田野迸發勃勃生機
央視網消息:春耕春管時節,吉林地區的水稻育秧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九成以上。在雙遼市,吉林省單體面積最大的育秧工廠利用智慧設備使得育秧效率和管理更加高效。具體情況,我們來連線正在現場的總臺記者王亞平。
記者來到了雙遼市雙山鎮秀水村,此刻,農戶們正分工協作進行秧苗的放盤、覆土等育秧環節。在當地,普通農戶小規模育秧,大棚的面積大多是兩三百平方米,而這座育秧工廠單體佔地面積達到了4萬平方米,能實現集中連片育秧。在使用同款育秧機的前提下,免去了人工來回在多個大棚裏轉運育秧材料和設備的時間,作業效率可以提升3倍左右。現在,一座工廠全部鋪滿秧苗盤,經過25到30天的生長,可以産出3000多萬株水稻苗,能滿足大概350公頃的水稻種植需求。這樣的育苗量,三天就可以完成。
效率提升了,育苗的品質怎麼樣?我們再來看看育秧工廠的第二個優勢,就是實現統一管理。在育苗環節中,托盤底部需要先裝上土,鋪上種子後,再覆上一層土。在工廠裏,這些土是非常有講究的,按照農技專家的指導,育苗用土是由有機質含量比較高的腐殖性物質、殺菌劑等復配而成,在保障秧苗養分的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這樣統肥統管的模式下,可以使每一粒種子均勻提質生長。
俗話説苗好七分收,秧苗長得是否壯實,種子播種品質是第一關,田間管護也尤其重要。育秧工廠採取智慧化管理,一個人一部手機就可以操控灌溉、溫控系統,遠端控制秧苗所需的光照、水分和肥料。工廠內的新型移動噴淋設施可根據棚內濕度自動開闔,能更精準地控制苗床的乾濕度,為秧苗生長提供最適宜的水分。
在工廠的精心呵護下,這裡的水稻種子現在已經發出嫩芽。還有二十多天,一般當水稻長到“三葉一芯”的時候是適宜栽種期,這個時候,水稻根系形成,更加強壯,高度也能和插秧機相匹配,農戶可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開始插秧。為了保障春耕生産,當前,雙山鎮的鹽鹼地綜合治理試點項目也在加緊施工,灌排、地力培肥等工程結束後,預計水肥一體化覆蓋面積可超6500畝,糧食總産量可增加2000噸以上。
湖北孝感:維護水利設施保灌溉 細水長流潤良田
在湖北孝感,近日高溫少雨天氣疊加農田用水高峰,如何保障春灌供水?當地通過啟動泵站抽水灌溉、修護水利設施等措施,讓春耕生産“細水長流”。
湖北孝感孝昌縣王店鎮種有油菜2.5萬畝、小麥1.14萬畝,連續的高溫少雨天氣讓種植戶很發愁。得知情況後,鎮村幹部和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摸排處理。經過對周邊地勢、水源分佈以及泵站設施的綜合考慮,決定啟動泵站從附近河流抽水灌溉,解決農田的用水問題。
在安陸市接官鄉長山村,當地幹部群眾正加緊維護當地的千口堰河,為灌溉“舒筋活絡”,打通春灌“生命線”。
接官鄉新龍村則制定詳細的水稻育秧灌溉用水計劃,有序做好各灌區的堰塘水儲備,讓每一畝農田都“喝到飽”。
廣西北流:荔枝花盛開 授粉採蜜兩不誤
在廣西北流市,近40萬畝荔枝花陸續盛開,吸引了不少周邊省份的蜂農前來,蜜蜂在採蜜的同時還能幫助荔枝花授粉,助力荔枝豐收。
由於今年北流市的荔枝普遍開花良好,來自四川、貴州、雲南等多地蜂農前來養蜂釀蜜,每位蜂農都帶來超過100箱上萬隻的蜜蜂。
據了解,荔枝花是雌雄同株異花,蜜蜂是很好的授粉媒介,可以提高坐果率、確保荔枝豐收。
北流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韋偉稱:“清明以後氣溫比較穩定,沒有極端的高溫,也沒有極端低溫,對荔枝授粉坐果非常有利。水肥管理和防病蟲害這兩點做好,今年荔枝豐收在望。”
福建連江:海上春耕忙 2000萬尾大黃魚開始“分家”
海上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經過一年多的養殖,福建連江投放到海裏的2000萬條大黃魚苗已長到100克到200克,為了讓它們更好地生長,漁民們這兩天開始在養殖漁排上忙著給魚苗“分家”。
這批正在分苗的大黃魚是連江縣本土培育的“岱衢族”大黃魚,總數量約2000萬尾,是去年春季投放到定海灣塑膠漁排上養殖的。當時每條重約1克多,現在已經長到了100克到200克不等,分苗是為了讓它們更好地生長。
除了給大黃魚分檔,漁民們還要將從小就混入網箱裏的河豚、鱸魚、鯽魚等其他魚類分揀出來。
漁民們介紹,大黃魚分苗之後,個頭較大的會全部搬進深水網箱養殖,等養到一斤左右再搬到深遠海養殖平臺進行類野化養殖,之後就可以上市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