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兩會一數”看我國外貿的“穩定器”作用
聚焦被稱為全球貿易“穩定器”的中國外貿。通過這兩天的“兩會一數”,我們該如何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是哪個“兩會”,又是哪“一數”:
“兩會”就是廣交會和消博會,第137屆廣交會15日在廣州開幕。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目前也在海南海口進行。
“一數”則是海關總署14日公佈的一季度我國外貿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增長1.3%,實現平穩開局。
記者觀察:外商眼中的廣交會
總臺記者 羅平章:第137屆廣交會開展第一天,再現“萬商雲集”的盛況。從上午8點到臨近閉館,現場人氣一直十分高漲。參展企業數量首次突破3.1萬家,境外採購商預註冊量、大型採購商參會數量都再創新高。全球的製造商、採購商和技術服務商匯聚一堂,把全球供應鏈緊密聯合在一起。與往期廣交會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務機器人專區,首次設立就吸引了46傢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參展,並且吸引了大量採購商關注。
土耳其採購商 卡比爾:我們這次來到廣交會,看到中國企業推出了更加尖端的新技術産品。我相信只有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夥伴關係,才能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
印度採購商 墨菲:在中國有這麼多的發展機會,因為廣交會,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所以我今年把我兒子也帶來了。
澳大利亞採購商 克裏斯托弗 邁克爾 格拉維納:感覺非常興奮,你看來了這麼多人,氣氛真的很熱烈。而且進入這裡的流程非常簡單。為了真正與中國企業建立聯繫,我們目前已經在與一家公司合作購買他們的産品,我們真的希望建立更多的關係和聯繫。
參會中國企業:全力創新應對外貿環境變化
近期,由於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極大擾亂了國際貿易秩序,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貿易夥伴都受到了影響,本屆廣交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的。那麼,參會的中國企業是抱持著怎樣的應對心態來參加廣交會的呢?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想法。
參展商 張慶福:本屆廣交會我們帶來了20餘款新産品,AI科技、綠色節能是兩大亮點。此外,我們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深化本土化創新,打造了多個本土化爆款,比如東南亞熱帶氣候專用洗幹一體機、中東極熱環境適配的空調等。依託廣交會這一平臺,目前已有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客商應邀前來洽談合作,預計全年訂單將實現兩位數增長。
參展商 孫國:我們的産品屬於自主研發,在全球我們也申請了很多的專利,具有核心的競爭力,看看廣交會的這個現場,我們的産品依然很火爆。
參展商 肖艷梅:我們逐步在佈局市場,轉向了中東、歐洲以及拉美、南美這些市場。每一年的既定客戶和意願客戶越來越多。
如何看待中國的“穩定器”作用?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我國外貿實現平穩開局。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實現平穩開局。
這兩天的“兩會一數”,不僅展現出了中國外貿的韌性與活力,更為世界經濟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在當前受到“關稅戰”衝擊的全球貿易中,如何看待中國的“穩定器”作用?來聽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的解讀。
專家指出,從廣交會來看,它是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樞紐。從消博會來看,它是內需市場的引力引擎。從外貿數據來看,結構性增長是一個硬核支撐。
同時,專家指出:
“穩定器”是全球産業鏈安全的防火牆。
“穩定器”是世界貿易失衡的調節器。
“穩定器”是國際規則重構的引領者。
未來如何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專家指出,辦好自己的展會,做好自己的事情,未來我們該這樣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搭建內外貿融合平臺,完善國內外行銷網路。
促進渠道對接,支援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
推進內外貿産品同線、同標、同質。
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完善支援體系。
制度創新,打破“內外有別”的藩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