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套種孜然、智慧化播種……各地春播有序推進
“春分犁不閒,穀雨地不眠。”眼下,全國春播正有序推進。希望的田野上,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智慧設備助力 春耕春管增效
在湖北省天門市,當地的14萬畝馬鈴薯進入到生長關鍵期,早稻也進入到插秧階段,各類智慧農機穿梭在鄉野,一起到現場看看↓↓
河西地區馬鈴薯播種全面展開
在甘肅河西地區,馬鈴薯播種也在有序開展,當地通過應用新技術,助力春耕生産提質增效。
這兩天,甘肅張掖市山丹縣13.5萬畝馬鈴薯播種工作全面展開。在位奇鎮東灣村的這片田地裏,滿載化肥與優質馬鈴薯原種的智慧化播種機沿著規劃路線行駛,開溝、播種等一氣呵成,滴灌帶也同步嵌入土壤。
在清泉鎮北灣村,馬鈴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試驗正在開展,這種新型地膜在保留傳統地膜保溫保墑功能的基礎上,可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避免了農田“白色污染”。
張掖市山丹縣經濟作物指導中心副主任 黨興平:依託地膜科學回收試點項目,在縣域內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4.1萬畝,並同步開展不同厚度、不同廠家及填埋、暴曬等試驗,為篩選全縣適宜的降解地膜提供數據支撐。
在甘肅武威市古浪縣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滿載種薯的一體化播種機穿梭在田間地頭,有條不紊地進行起壟、施肥、播種作業。
甘肅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項目經理 張廣義:全過程使用機械化,機械化種植不僅提高了種植品質,還降低了種植成本,進一步提升了種植效益。
據了解,今年甘肅河西地區馬鈴薯種植面積超66萬畝,播種工作將持續至5月下旬。
棉花加快播種 新技術降低成本
近段時間,正值新疆南部棉花適播期,各地推廣應用幹播濕出、棉花套種等新技術,搶抓農時加緊播種,為今年棉花豐産豐收打下基礎。
在新疆阿拉爾市棉花種植基地,多臺精量播種機正在進行播種作業,在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精準定位下,播種、地膜覆蓋等多道工序同步完成。今年,當地大力推廣“幹播濕出”和“側封土”結合的棉花種植技術,在乾燥土壤中直接播種,播種後再通過滴灌系統緩慢補水,有利於縮短棉苗出土時間,加快出苗速度。
阿拉爾市外聘技術人員 宋桂紅:幹播濕出側封土技術的好處主要是出苗整齊,出苗均勻。既可以減輕勞動強度,也可以降低農業生産成本。
推廣棉花孜然套種 實現增産增收
而在新疆圖木舒克市,今年當地全面推廣“一膜三行棉花 套種六行孜然”的套種模式,充分利用棉花“寬行距”的生長空間和孜然生長期短、成熟快的生長特性,採用“錯位播種”技術,使孜然植株與棉花根系形成立體分佈,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實現增産增收。
今年,新疆南部大部分地區棉花適播期略早于往年,各地搶時播種,目前已經完成了20%,預計4月底全部完成棉花播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