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觀察(上)
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強調:“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舞臺大,市場前景廣,政策預期穩,安全形勢好,正是有利於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從負面清單做“減法”,到營商環境做“加法”,再到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近日,本報記者奔赴一線,聆聽外資外貿企業的心聲,探尋創新活力、觸摸發展脈動,見證一個個勇於開拓、深耕中國、雙向奔赴的故事。
——編 者
改革開放使中國快速進入世界市場、大踏步趕上時代,重要一條就是積極利用外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今年以來,世界開放指數下滑,世界經濟格局風雲變幻。關鍵時刻,中國始終堅持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為全球貿易投資合作開闢前行方向。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開放浪潮奔騰不息。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外資企業,聽他們講述“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的故事。
從大眾汽車集團連續參加中國展會看市場潛力——
“到2027年,我們將推出約20款配備尖端技術及創新駕駛輔助系統的電動化車型”
4月13日,第五屆消博會在海南海口拉開帷幕,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連續第三年參展,旗下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等六大品牌帶來了包括9款汽車、2款摩托車在內的産品陣容。
此前,大眾汽車集團已表明將參加4月下旬舉辦的上海車展,將攜超過50款展車亮相,包括7款全球首秀車型。
專為中國市場打造奧迪品牌全新純電動車型、首發三款新一代智慧網聯概念車……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表示,“到2027年,我們將推出約20款配備尖端技術及創新駕駛輔助系統的電動化車型。”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車企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眾汽車集團就在華成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如今,約有5000萬中國客戶駕駛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車型。
堅持“在中國,為中國”,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更加迅速地響應並滿足中國市場需求。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手合資企業全年共交付汽車約293萬輛。
貝瑞德認為,到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總規模將達到約28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將佔據80%的市場份額。
“我們制定了明確的‘2030目標’,力爭實現15%的市場份額。”貝瑞德表示。
【連結 投資中國,看中的是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高品質發展,綠色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加快推進,産業配套能力強,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蘊含著巨大投資和消費潛力,為外資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多機遇。
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外資企業普遍得到豐厚回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互利共贏。2024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9.9%。
從空客(成都)項目落地運作看營商環境優化——
“從設計到動工,我們只用了6個多月時間”
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跑道旁,幾架發動機被封起的“退役”飛機,有序地停放在機庫和跑道。拆解部件,進行分類,飛機一步步被工作人員拆除可用航材,進行綠色分解分類。
作為全國首個飛機拆解和迴圈利用項目,空客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中心項目去年8月首次“拆機”的這一幕,讓人記憶猶新。
“從設計到動工,我們只用了6個多月時間。”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樹棟説,服務中心於去年初投入運營,全面開展飛機停放與封存、維修與升級、拆解與回收、資産管理等業務,與空客天津加速形成“北裝南修”的發展格局。
作為貿易新業態,區外保稅維修業務涉及進口、維修、再出口等多個環節,監管的複雜性和難度上升,對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楊樹棟説,四川自貿試驗區專門成立“空客專班小組”,全方位服務持續跟進。涉及行政審批,自貿試驗區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實現跨部門協同審批的高效運作,大幅壓縮審批時限。
如今,飛機可直接從機場跑道牽引至服務中心進行停放和價值升級。“飛機拆解能帶動飛機維修、航空物流、航材交易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産業上下游需求潛力大。”成都市雙流航空經濟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雙流航空維修産業已聚集空客、川航維修等知名航空維修企業10余家,建成維修機庫7個,産業規模排名全國前列,成為四川航空維修産業主要承載地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重要保障基地。
【連結 投資中國,看中的是穩定優化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一流營商環境具有強大的“磁吸力”。
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逆風”和“回頭浪”,中國堅定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場”。今年以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佈,上海自貿試驗區80條試點措施已基本落地……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序推進,猶如強勁的東風,助力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揚帆前行。
從通用電氣醫療“創中心”建設看創新活力——
“中國‘創新場’為新産品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無須貼電極片即可完成心臟掃描的量子平臺CT,搭配先心病智慧篩查技術的超聲儀……4月8日開幕的第九十一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上,通用電氣醫療展示了其“全面國産、無界創新、合作共贏”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80款展品全部融合數字化及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全面智慧化;24款新品中,12款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20款在中國生産。
自2021年起,通用電氣醫療連續3年在北京、無錫、上海啟動了3家“創中心”,分別依託自身優勢資源,打造針對供應鏈、影像鏈、數字鏈的孵化平臺。
目前,“創中心”已與超過50家企業夥伴、10家學術機構和50家醫院共研共創。僅在人工智慧方面,就已引入90款數字化産品和技術進行融合創新並投入臨床使用,服務近700家醫院,加速本土醫療創新生態的構建,推動數字技術與臨床應用的“雙向奔赴”。
作為3家“創中心”之中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創新實體,上海“創中心”自2023年11月啟用以來,已匯聚10家創新企業入駐孵化,涉及人工智慧、高級視覺、遠端醫療、數字化手術等領域。
“從‘製造中心’向‘智造樞紐’轉型,中國‘創新場’為新産品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通用電氣醫療相關負責人張軼昊表示,將努力推動融合全球資源和中國智慧的成果走出實驗室,更好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
【連結 投資中國,看中的是創新創造能力】中國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的新動能表現亮眼,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代表著全球頂尖的創新生態。今天的中國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策源地”、新技術加速落地的“催化器”。
得益於産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的供給優勢,創新的中國是共用機遇的藍海。過去10年,在華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86.4%,有效發明專利數增長336%。
從渣打銀行業務拓展看放寬準入——
“我們已成為中國內地市場牌照最全、業務範圍覆蓋最廣的國際性銀行之一”
今年以來,渣打在華投資運營好消息頻傳:
1月,渣打證券首家分公司獲准在上海展業;2月,渣打銀行為晶科能源完成首筆氣候適應貿易融資;3月,渣打銀行與中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近年來,中國服務業開放取得了顯著進展,正在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開放格局。以銀行業為例,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為外資銀行的市場準入、業務拓展和産品創新創造了巨大機遇。”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魯靜説。
渣打銀行是首批4家在華外資法人銀行之一。此後,又接連獲批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成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獲得銀行間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一般主承銷業務資格。
“我們已成為中國內地市場牌照最全、業務範圍覆蓋最廣的國際性銀行之一。”魯靜介紹,今年年初,渣打銀行發行了首筆信用聯結票據,為促進中國債券市場發展、支援中資企業融資等做出了新的探索。
“我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中國市場是渣打集團全球業務的核心。”魯靜説,2024年,渣打在中國的收入按年增加14%,稅前利潤按年增加17%,中國繼續成為渣打集團網路收入最大貢獻市場。
“渣打銀行堅定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對中國的長遠承諾堅定不移。”魯靜表示,將充分發揮渣打的優勢和專長,支援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市場開放、跨境貿易、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等,在支援中國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發展。
【連結 投資中國,看中的是堅定不移的開放戰略】在全球保護主義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始終以開放姿態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併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來,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最早的190項縮減到現在的全國版29項和自貿試驗區版27項,製造業領域已實現“清零”。
接下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文化、教育等服務領域開放。同時,將著力破解市場準入中“大門開、小門不開”的具體問題,推動實現“既準入又準營”。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本報記者羅珊珊、李剛、田泓、王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