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關稅訛詐不得人心 中方堅定捍衛自身權益

2025-04-13 10: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 題:美關稅訛詐不得人心 中方堅定捍衛自身權益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王雨蕭

  連日來,美國政府肆意濫用關稅手段,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貿易夥伴徵收額外所謂“對等關稅”,遭到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強烈不滿,引發金融市場大幅動蕩,後暫緩對部分貿易夥伴徵收高額“對等關稅”,但仍對這些國家和地區保持10%的“基準關稅”和對中國125%的高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一再升級,中方先後出臺一系列反制措施,堅定捍衛自身權益,有力回擊經濟霸淩,堅決維護多邊主義。

  如何看待美方行徑與中方舉措?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中方反制有理、有利、有節

  ——美東時間4月2日,美方宣佈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 其中對華加徵關稅稅率高達34%。

  北京時間4月4日,中方宣佈對原産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同時,中方還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並出臺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等多項舉措。

  ——美東時間4月8日,美方在原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基礎上,宣佈對中國有關産品再加徵50%關稅,即對中國産品加徵的關稅稅率上升至84%。

  北京時間4月9日,中方宣佈對原産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34%增加到84%;同時還將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赴美中國遊客發佈風險提示,發佈留學預警等。

  ——美東時間4月9日,美方繼續對中國産品加稅至125%,並對其他各國超過10%部分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

  北京時間4月11日,中方宣佈對原産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提高至125%。同時,在世貿組織追加起訴美進一步提高對華關稅措施。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史曉麗表示,針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中方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實施的三次對等反制有理、有利、有節,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堅定決心,以及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大國擔當和責任。

  在4月1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公告中明確指出,“鋻於在目前關稅水準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同一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對華輪番加徵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只會更加暴露出美方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搞霸淩脅迫的伎倆,並淪為笑話。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但是,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這次聲明體現了中方一直以來的謹慎、克制、冷靜和大國智慧,更進一步表明中方不會再給特朗普政府政治作秀和以數字遊戲欺騙民眾的機會。”在史曉麗看來,儘管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已表示如美方對華繼續加徵關稅將不會跟進實施關稅反制,但這並不等於中國對美放棄其他反制措施。如果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國反制工具箱中有諸多措施可以依法依規實施。

  “這是在向美國、向全世界表明,我們絕不接受極限施壓或者訛詐霸淩的做法,同時我們也有足夠的勇氣、手段進行反擊和反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説。

  一些境外媒體認為,“中國有理有據反擊美關稅霸淩”。彭博社稱,“任何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會簡單地接受打擊或急於安撫白宮的期望,都是癡心妄想”。

  美國發動“關稅戰”損人更害己

  美股下跌、民眾抗議、超市搶購……美國政府聲稱加徵關稅是為了縮減貿易逆差、振興製造業、增加就業崗位,但現實卻給了這種説法沉重一擊。

  權威人士指出,美國政府相關舉措嚴重影響其公信力,系列關稅政策將加劇美經濟滯脹風險,嚴重衝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顯著增強,其宏觀經濟治理將面臨失效失序。美國發動“關稅戰”損人更害己,最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不少企業不再默默承受因關稅增加的成本,而將其明確標注在消費收據上,從而引發美國網友開啟了“網路對賬”模式,抱怨這筆錢花得“冤枉”。

  “最終這些成本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直言,許多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小企業,面臨成本劇增、生存艱難的困境。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顯示,“對等關稅”實施後,在其他國家採取反制措施的情況下,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漲幅將擴大至2.1%,美國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將損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成為關稅的最終“買單”者。

  全球化背景下,許多美國企業依賴於全球供應鏈,這既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各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美國卻聲稱自己吃了虧,不惜破壞長期建立起來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這終將反噬其産業效率和全球競爭力。

  權威人士分析稱,加徵關稅難以平衡美國貿易逆差。美國進口商品以電腦電子産品、交通設備、化工、機器設備、日用品等工業製成品為主,而出口商品以高技術産品、工業中間品和資源型商品為主。普遍加徵關稅情境下,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調整放緩、割裂加深,美工業製成品進口對外依存度短期內難以下降,而其出口的資源型商品可替代性較強。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院長應品廣舉例分析説,加徵關稅短期內或許能讓美國鋼鋁企業獲得一定的喘息空間,但從長期來看,這種保護主義行為將削弱企業的創新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此外,美國每年消耗大量的鋼鐵和鋁用於汽車製造、航空航太、石油生産、建築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關稅的增加無疑將大幅提高這些行業的生産成本,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進而可能導致企業減少投資、裁員甚至倒閉。

  中國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4月9日,中國政府發佈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方對相關問題的政策立場,重申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中國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倖,而是做好了應對衝擊的各種準備。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所言,中方的立場是明確一貫的,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應是我們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廖凡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具有深厚基礎、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不以任何偏見和執念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多位專家表示,2017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以來,中國始終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鬥爭經驗更豐富,發展底氣更足了。任何外部衝擊都改變不了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的基本面,也改變不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開放的穩定趨勢。

  史曉麗説,面對美濫施關稅的亂拳,我國一系列反制措施體現出心中有數、手上有招、分寸得當,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穩住市場信心。面對美方蓄意挑起的全球貿易戰,要“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要變壓力為動力,進一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