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風雨 堅韌前行——我國外貿企業積極應對美國加徵關稅觀察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 題:直面風雨 堅韌前行——我國外貿企業積極應對美國加徵關稅觀察
新華社記者
在浙江義烏,一家寵物用品店正增加南美地區的供貨量;在珠三角,一場電子資訊展上,不少中國企業與境外企業展開洽談;在中東歐,40余家寧波企業組團穩訂單、拓市場……
近期,美國濫施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記者在多地採訪看到,直面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帶來的衝擊,外貿企業有擔憂更有行動,有壓力更有動力,以創新産品、搶抓訂單、開拓市場的積極行動,直面風雨堅韌前行。
10日下午,湖北益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勇一直在與海外客戶開視頻會。該公司産品年總産量的75%以上出口全球各地,其中消化系統類原料藥主要出口美國。
“我們正在協調美國合作商,商談關稅成本承擔方式,努力抵消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汪勇介紹,公司還將進一步拓展全球經銷商網路,在印度、巴西等地開闢新市場。
針對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本壓力,不少企業正想方設法應對挑戰化解風險。
“美國加徵關稅勢必會對行業整體成本結構産生影響,但我們已採取多方面措施應對,努力抵禦衝擊。”位於浙江的陽光照明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這家創立已有五十年的企業,正逐步對出口美國的産品進行價格優化,合理傳導部分成本壓力,並持續加強高附加值産品研發,提升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美國客戶的需求一直都在,他們也都強烈反對向中國加徵關稅。”主要從事箱包製造的新秀集團運營總監徐洪水錶示,公司正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加大對美零售,此外2020年以來就開始在東南亞佈局工廠,同時還在嘗試轉口貿易,多種渠道降低關稅影響。
堅持多元化市場戰略,是一些外貿企業的主動選擇。
4月11日,深圳會展中心內,第十三屆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正在舉行。展臺前,不同膚色的海外參展觀眾積極問詢、洽談,將合作意向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
“出海是值得長期堅持的過程,越是環境複雜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堅持出海。”國産存儲企業江波龍公司投資及公共事務總監姚佳帥介紹,公司選擇以收購方式出海,打造海外供應鏈基地,將市場拓展至拉美以及北美、歐洲等更廣闊市場。
憑藉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和全球化的渠道佈局,去年公司旗下品牌雷克沙全球銷售收入再創新高,巴西子公司業績也增長顯著。
浙江鉑動工貿有限公司工廠內,一個個鋁合金輪轂快速下線,隨後將出口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能過分依賴美國市場,多元化佈局非常重要。”公司總經理顏勝元介紹,公司今年很早就開始規劃,探索如何開拓中東、東南亞等市場。
面對外需短期下滑的困境,不少外貿企業也積極適應國內市場需求。
記者採訪多家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企業了解到,一些外貿企業在深耕海外市場的同時,著手完善國內重點區域經銷商佈局,加速拓展國內渠道。
“龐大的內需市場為眾多外貿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國家一系列穩外貿舉措以及支援‘出口轉內銷’政策,也助力外貿企業將關稅壓力轉化為深耕國內市場的動力。”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説。
全球化貿易環境波動的背景下,技術創新和産品競爭力是抵禦風險的重要手段。
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做“空氣生意”的企業,其空氣凈化設備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旗下磁懸浮品牌以創新贏得市場,全球佔有率達30%。
一路走來,公司董事長蔣立深刻體會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他表示,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通過做強自身應對挑戰,把握機遇。企業將繼續鍛造核心競爭力,抵禦市場衝擊。
再過幾天,第137屆廣交會將在廣州舉行,此次設立出口展展位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比上屆增加近900家。
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將展出借助AI技術的新款人形機器人,廣東TCL集團將展出雷鳥智慧AR眼鏡及數字電視等創新産品,福建德藝文創公司將展出具有國際風尚的家居陶瓷、鐵藝、藤編等創新工藝産品……目前,許多企業正積極備展,以新産品新技術新業務全力開拓新商機。
“客人想要的,我們定制給他,客人沒想到的,我們替他想到,先於他做到。”廣東省潮州市慶發陶瓷有限公司將普通的陶瓷杯設計出不同厚度、形狀、夾層等多種款式,滿足各國消費者的多元需要。
公司副總經理蔡安陽告訴記者,當前全球貿易競爭激烈,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在品質上提升,更要注重理念升級,給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帶來全方位的定制化服務設計。
寧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國雲介紹,今年企業在廣交會佈置了14個特裝展位,將帶著電動搬運車、電動堆高車、前移式叉車等系列産品集體亮相。“打開世界地圖做生意,我們非常有信心。”
中國外貿企業,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
福建一家紡織布料成品製造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部分出口美國的訂單交貨放緩。但這些年來,面對美濫施關稅的亂拳,行業已有著較為豐富的應對經驗。
“在應對風雨挑戰中,企業的運作效率更高了,産品品質更優了。實踐證明,外部的衝擊也是轉型的契機。”該負責人説,紡織服裝是中國産業鏈最完整、國際競爭力最強的産業之一,相信行業企業在有關部門支援下攜起手來、積極應對,一定能渡過難關,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