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施關稅讓“美國反對美國”
美國,正在反對美國。
白宮,上演暗流涌動的“關稅內鬥”。
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金融市場持續動蕩。《華盛頓郵報》披露,特朗普政府“顧問”馬斯克已與總統在政策上出現分歧,曾直接請求撤銷新關稅,但未獲成功。
近來,受股市波動影響,身家不斷縮水的馬斯克還與關稅政策的主要推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爆發罵戰。
納瓦羅公開稱特斯拉是依賴外國零部件的“組裝商”。馬斯克則在社交媒體上回擊,罵納瓦羅“白癡”“比磚頭還笨”。這一言論,被外界解讀為,美國政府核心圈子已出現裂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同樣“不配合”。儘管被多次敦促儘快降息,他仍堅稱關稅可能致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上升,美聯儲影響明確前不會調整貨幣政策。
美媒稱,若就關稅問題詢問納瓦羅、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會得到四種完全不同的答案。美國政府的核心經濟團隊成員,其實互為“競爭對手”。
華爾街,陷入搖擺不定的“關稅焦慮”。
美政府反覆多變的關稅政策,已成衝擊市場的巨大“不穩定因素”。美股動輒上演“史詩級”漲跌,投資者紛紛陷入“焦慮”。
摩根大通CEO戴蒙呼籲關稅問題“越快解決越好”,稱其引發的動蕩可能導致經濟衰退;橡樹資本管理公司聯席創始人霍華德 馬克斯將關稅政策的無常變幻比作“烏龍球”,認為其打擊美國的經濟、士氣和聲譽。
美元走弱和債券收益率上升,令華爾街更加不安。通常,投資者恐慌時會尋求美元、美國國債等安全資産。但如今節節攀升的黃金價格,顯示出投資者對美國的信心不斷流失。
特朗普陣營疑似利用關稅消息操縱股市謀利一事,更令輿論雪上加霜。在宣佈部分暫停關稅前數小時,特朗普發帖呼籲大家“買入”,而他旗下公司當天股價漲幅兩倍、跑贏大盤。
美國街頭,瀰漫著物價飛漲的“關稅疼痛”。
“不管是什麼東西,我都要買雙倍。”美國居民托馬斯在超市囤購麵粉、糖和水等生活用品,試圖為經濟衰退帶來的“最壞情況”做準備。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計,2025年,大規模關稅可能導致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損失3800美元。
在全美50個州,數百萬人走上街頭,喊出“不要插手關稅”口號,抗議政府貿易政策推高生活成本、削減社會福利。
歷史中,美國反覆跌入自己創造的“關稅雙標”陷阱。
1934年,美國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法》,逐漸走上貿易自由化之路,開拓國際市場;二戰後,崛起為世界工業霸主的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開始通過降低關稅等措施進一步推動自由貿易;20世紀末期,“一超獨霸”的美國積極支援全球化,助力資本擴張。
可是,一旦遇上內部經濟挑戰、自身産業競爭壓力,美政府便重拾保護主義,反對其所倡導的“自由精神”。諷刺的是,這些試圖通過提升關稅擺脫困境的嘗試從未真正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開放貿易是美國繁榮的基石。”美國前總統裏根曾説。但如今,美國政府強推損人害己的關稅政策,正在分歧中掀起“美國反對美國”的風波。
《紐約時報》形容,美政府所謂“對等關稅”的豪賭,賭注是全球經濟的命運。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這份賭注的代價,不僅有美國政府的信譽,還有美國經濟的根基,更有普通民眾的生活。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