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漫評丨“就業春風”奏響畢業季的時代強音

2025-04-10 18:52:00
來源:紅網
字號

  □文小生

  這既是民生所盼,更是發展之需,讓我們攜手共赴這場充滿希望的就業之約。

  在“金三銀四”應屆生就業的高峰時段,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品質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高品質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有關工作作出部署。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從2022年起連續三年突破千萬,已成為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絕對主體。

  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承載著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今年,當1222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帶著憧憬走出校門,這場規模創歷史新高的“就業季”既涌動著澎湃活力,也考驗著各方智慧,需要政策暖流與市場活水同頻共振,為畢業生鋪就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

  政策春風正吹開就業新局。“要像培育幼苗那樣呵護畢業生就業”,這句生動比喻道出了社會各界的共識。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釋放出鮮明的政策導向:既要穩住市場主體“蓄水池”,更要疏通就業渠道“毛細血管”。各地創新推出的“就業服務專員”制度,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人社部門搭建的“雲聘會”平臺打破時空界限,使優質崗位觸手可及;更有針對困難畢業生的“一對一”護航計劃,用精準幫扶點亮希望之光。當政策工具箱持續擴容,就業難題便能在動態平衡中迎刃而解。

  産教融合開闢就業新賽道。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永恒主題。深化産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進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側適應産業需求側的迫切要求。當教授們帶著學生走進實驗室搞研發、下車間練技能;當高校首創“AI面試官”實訓系統,讓學生提前體驗職場生態,這些創新實踐揭示著就業市場的深層脈動:隨著數字經濟催生智慧製造、新能源等萬億級産業,傳統就業觀念正在經歷美麗蛻變。未來,會有更多相關新職業、新業態涌現,如“茶藝師”“收納整理師”“老人助浴師”等。帶著專業知識投身鄉村全面振興、社區養老等朝陽領域也是不錯的選擇,能實現個人成長與時代機遇同向而行,在基層沃土綻放絢麗人生。

  多元選擇拓展就業新空間。面對Z世代“既要麵包也要遠方”的價值追求,各地巧解就業方程式:開展“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舉辦“千行萬業系列招聘會”,讓年輕人坐著專列奔赴心儀企業;校企共建的“訂單班”打破學用壁壘,實現“入學即入職”的無縫銜接;更有彈性工作制、副業新業態等靈活就業形態,為畢業生提供了“第二曲線”;“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走訪用人單位,拓展就業崗位。這些探索印證著一個趨勢:當就業市場告別“一把尺子量到底”,尊重個性、包容多元的就業生態,就能激蕩出青春的無限可能。

  站在春風浩蕩的節點回望,從中央到地方的就業護航行動,恰似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政策設計者的運籌帷幄是定音鼓,企業崗位的持續供給是主旋律,高校育人的創新探索是協奏曲,而畢業生主動求變的勇氣則是最動人的音符。當就業“春風”奏響時代強音,我們終將見證:每一份渴望都能找到綻放的土壤,每一次奮鬥都將收穫幸福的果實。

  (好評中國系列評論欄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