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創新有道,大顯身手——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觀察之一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部署,為做好民營經濟工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
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自立自強,打開國際視野拓展出海通道……記者在四川、浙江、吉林等地調研發現,廣大民營企業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書寫了一篇篇生動鮮活的創新發展故事。
一間“瓦片房”,見證堅守創新的智慧
“新一代民營企業家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人艱苦奮鬥、敢闖敢幹、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
“4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守與機械‘大傢夥’打交道,基本沒幹過別的。”回憶起創業歷程,四川宜賓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華感慨萬千。
擁有員工超過1100人的岷江實業集團,為石油化工、新能源、白酒釀造等行業提供成套機械裝備。2024年集團實現銷售産值7.45億元,産品暢銷國內外。
“堅守不是喊喊口號,它需要‘不變’的定力與勇氣。”袁建華説。
2024年1月3日,岷江實業集團生産的大型化工設備運輸出廠。(受訪者供圖)
1984年,袁建華的父親拿出所有家底湊出4600元,買了幾臺二手設備,帶著袁建華兄弟,在馬路邊租了一間“瓦片房”開始創業。多年來,資金短缺、産品研發等難題時有出現,但企業始終不變的是“求新”的意志。
“記得企業研發一款新産品時,資金壓力特別大,員工也爭論要不要堅持‘燒錢’下去。”袁建華説,深思熟慮之後他還是決定為創新“買單”。
在産品研發過程中,企業聘請專家與研發團隊一起,對産品的選材和加工工藝進行探索;從小試到中試再到成品,為了某一個參數達標,研發團隊試驗幾十遍,不達目的不罷休。
最終,這次“買單”獲得了回報:這款産品推廣後,逐漸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創業要守好‘主陣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同樣不可或缺。”袁建華認為,堅守也需要“求變”的謀略和眼光。
發現當地酒企人工踩曲不衛生、不方便,企業就在行業中首創機械制曲設備;聽到客戶反映進口聚合反應釜價格高、維護難,企業就反覆研究開發替代産品……
談到今後發展規劃,袁建華透露,集團正計劃在宜賓建設一個新型化工機械産品生産基地,“未來,集團生産的更尖端的化工裝備將從宜賓港出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顯示,製造業企業數量佔500強比例為66.40%,佔比連續3年實現提升。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像岷江實業那樣,在聚焦實業、做精主業中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一群機器人,引領技術創新的潮流
“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
平躺,起身,出拳,掃腿……3月21日,在浙江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佈的一則視頻裏,人形機器人G1表演出一連串一氣呵成的武術招式,一些網友在觀看視頻後留言大呼“過癮”。
自2016年成立以來,宇樹科技一直致力於推動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在不同行業的應用。企業的機器人産品兩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在網際網路上擁有很高的人氣。
“能爆火‘出圈’的,為什麼是宇樹?”“宇樹的創新,到底厲害在哪?”……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對這家公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所有技術領域的創新,都要從‘認真’二字開始。”公司市場總監黃嘉瑋説。
2025年2月18日,宇樹科技展廳內的機器人産品。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以登上2025年央視春晚的人形機器人為例,為呈現完美的舞臺效果,人形機器人每個動作的韻律變化都要精確到毫秒;為讓表演穩定可控,1萬次倣真測試是每台人形機器人演出前的“必修課”。
“認真,體現在我們對技術細節打磨的精益求精。”黃嘉瑋説,在宇樹科技,許多工程師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給機器人“挑毛病”。一些研發人員説,毛病找出來就要改,要改就要改到底。
“認真,也體現在對技術獨立自主的極力追求。”黃嘉瑋説,從電機、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到感知系統、控制演算法等軟體,宇樹科技都堅持自主研發。目前,企業已累計提交國內外專利申請200余項,其中授權專利180余項。
讓黃嘉瑋感到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機器人的發展,來自各行各業的理解、關心與支援,對年輕企業的成長彌足珍貴。
依靠技術進步突破發展瓶頸,已成為當下多數民營企業的共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已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42萬多家,佔比由62.4%擴大至92%以上。
“包容、成熟的創新氛圍,對民營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至關重要。”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馮世聯説,政府部門將在培植優質創業沃土上不斷努力,讓民營企業有更多“放手一搏”的底氣。
一塊顯示屏,彰顯出海創新的門道
“民營企業還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
“過去,我們的産品在海外常常無人問津;現在,我們的産品已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談起近年來出海銷售的成績單,吉林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洋滿臉喜悅。
2005年,汪洋來到希達電子工作。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希達電子已研發出數十款超高清整合封裝LED顯示屏,技術逐漸成熟。在仔細分析全球市場後,出海成為了企業重要的戰略。
然而,這個戰略剛開始實施時並不順利。一些國外客戶更信賴成名已久的品牌,對“初出茅廬”的希達電子持觀望態度。
怎麼辦?汪洋和同事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賣産品”和“造産品”一樣,也要在創新上下功夫。
2025年3月18日,工人在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封裝車間內。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一方面,品牌推廣意識要創新。企業團隊在海外調研時發現,部分同類産品螢幕亮度低、溫度高,客戶意見較大。於是,企業改變過去“撒胡椒面”式的推廣策略,精準聚焦用戶痛點,提出“高亮度、真冷屏”的宣傳理念。
“這一招很快起效,讓我們在海外市場成功打開局面。”汪洋説。
另一方面,服務落地意識也要創新。在歐洲,希達電子不僅提供顯示屏全生命週期維護方案,更派駐專項小組點對點跟蹤進度。這種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讓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開始到府尋求合作。
“感謝政府給予我們的支援,讓我們去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希達電子國際銷售總監劉婷婷説,吉林省有關部門主動帶領企業出國闖市場,為企業在海外創新解決了許多後顧之憂。
近年來,不少民營企業進軍海外市場,中國品牌在世界範圍內贏得廣泛讚譽。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24.33萬億元,同比增長8.8%。
2025年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部署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明確將加強出海服務的系統化供給,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暢通資訊渠道、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不少民營企業反映,國家的這些好政策讓大家看到了政府穩外貿、促發展的決心,更堅定了企業穩增長、贏未來的信心。
領銜記者:鄔煥慶
執筆記者:顧小立
參與記者:胡旭、孟含琪、唐銘澤、汪偉
海報製作:胡戈
策劃:張曉松
統籌:白純、劉梓桐、何伊言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