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一線微觀察|小長假出遊正當時 讓“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
作為春節後的首個小長假
即將到來的清明假期出行熱度持續攀升
讓“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
各地消費市場迸發出蓬勃的生機活力
■清明假期,遊客出行意願強烈。記者從國鐵集團了解到,鐵路清明假期運輸方案4月3日啟動。清明假期火車票于3月21日開始發售,截至4月2日20時,已累計預售4300萬張。
國家移民管理局4月1日預測,今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將達21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1.4%。
攜程公關總監汪怡明告訴記者,截至3月25日,賞花遊預訂量環比增長55%,在傳統的熱門賞花目的地中,西藏林芝今年清明期間的整體預訂量同比增幅在50%以上;黃山、無錫等賞花踏青熱門地的整體訂單量也分別同比去年增長50%和35%。
節假日消費是觀察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據網路平臺數據(燈塔專業版),截至4月2日,清明檔新片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超4000萬元。音樂節、馬拉松、美食節……多地正聯動文旅商體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消費市場活力旺。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各地各部門加大政策力度,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在四川成都,“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活動日前啟動,著力打造一系列體育消費新場景;遼寧鞍山市啟動春季促消費系列活動;入春以來,陜西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著力打造“日遊花境”與“夜探謎局”的全時段消費場景……各地因地制宜,在增強消費能力、創新消費場景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進一步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作者:張夢潔、王鶴霖、宋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