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見通過這場會見,讀懂中國何以被視為“確定性的綠洲”

2025-03-29 11:45: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3月2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主席與40余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商協會代表齊聚一堂。

  這場會見,匯聚萬千目光。“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在習主席的娓娓講述中,信心在會場內外傳遞。中國是“確定性的綠洲”這一共識在外資企業中進一步凝聚。

  中國式現代化從來就是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的成功故事。

  回望來路,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硬幣的另一面,對於最善於捕捉機遇的外資企業而言,中國這片發展熱土也提供了廣闊的成長舞臺。一路與中國攜手,一個個互利共贏、相互成就的發展故事、友誼故事不斷寫就。

  放眼此刻世界,全球發展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加速重塑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在識變應變求變中開拓屬於自己的未來。另一方面,保護主義陰雲不斷聚攏,關稅訛詐愈演愈烈,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迎來又一個承壓時刻。

  變亂交織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國,“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的信心更加堅定。

  信心來自哪?來自“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的開放確定性;來自“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帶來的增長確定性;來自“致力於高品質發展,綠色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加快推進”的創新確定性;來自“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政策確定性;來自“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的環境確定性……

  連日來,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到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各國代表的熱烈討論中,對中國機遇的思考各有側重——

  看增長動能,英國匯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説,中國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的新動能表現亮眼,不僅為經濟發展增值,也為出口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看市場規模,瑞士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傅樂宏説,“我們始終堅信,這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展現強大韌性的經濟體,必將為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多機遇。”

  看研發優勢,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投資中國市場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文章裏有這樣一段話:“‘中國速度’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創新的新名片,梅賽德斯—賓士正在著手提升研發效率,向‘中國速度’看齊,向中國用戶的需求看齊。”

  看人才儲備,法國達能集團首席執行官盛睿安説,“中國是創新高地,更是人才匯聚之地。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代表著全球頂尖的創新生態。”

  …………

  不同維度的解讀,不同視角的思考,都從當前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中找到了印證。今年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9%、4%和4.1%,均高於上年、前年的增速。各方普遍解讀:今日中國,新質生産力成長壯大,經濟運作起步平穩,發展態勢向新向好。

  明確的政策取向,實打實的數據指標,不斷改善的市場預期,指向一個共同的結論:中國依舊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和動力源。回過頭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的這番話,信心進一步凝聚:“當前經濟運作面臨一些新情況,有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但這些經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大家要充滿信心。”

  當中國的信心成為世界的信心,當更多合作共贏的新故事在中國落筆,也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不在於預判一時的潮汐方向,而在於成為塑造潮汐的力量。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中國有前行的定力,有發展的活力,有道義的感召力,不懼一切風浪險阻。

  策劃:杜尚澤 馬小寧

  撰文:胡澤曦

  編輯:韓文鋆

  校檢:吳玥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