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微觀察信心來自哪兒?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幾個細節

2025-02-21 09:5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微觀察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

  鼓足信心,大顯身手

  時間:2月17日

  日程:民營企業座談會

  一場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

  

  現場的民營企業家,有的抓住時代風口、在新興産業嶄露頭角,有的在傳統行業深耕細作、創新發展。他們的奮進足跡,生動映照了今日中國民營經濟欣欣向榮的景象。

  習近平總書記和民營企業家面對面,傾聽他們的心聲,對民營企業發展提出殷切期望,為的是“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進一步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經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鼓勵支援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振奮精神、迎難而上,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

  信心和發展,是這場座談會的鮮明主題。

  信心來自哪兒?

  來自黨的理論和實踐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這些年,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在夾縫中生存”到“成長在中國希望的田野上”,黨的政策的穩定性、一貫性,是強有力的支撐。

  “我們要看到,幾十年來,關於對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深刻指出。

  就拿跨度十餘年的兩次三中全會來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到了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民營經濟又部署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提出堅持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等,內容豐富而務實。

  再看新時代以來的三次黨代會,繪藍圖、定目標、明方向,接續關心支援愛護民營企業。黨的十八大,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等內容備受矚目;黨的十九大,“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等。這些,無一不是在昭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

  歷史由每一個今天寫就。這次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不能變,也不會變。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基本的大前提”。

  

  信心,來自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

  民營企業“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在改革開放之初走上領導崗位的習近平同志,一貫支援民營企業,也是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幹過來的,“在實踐中看到了民營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今天,民營企業對進出口總額和稅收的貢獻都在五成以上,對城鎮就業的貢獻達到八成以上。正如總書記作出的評價:“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們在實踐中緊緊抓住新時代新思想所帶來的澎湃的發展機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還有新質生産力,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現場,企業家們的親身感悟,很有感染力:

  “中國擁抱全球化,堅持改革開放,不故步自封”;

  “中國有科技創新的氛圍、土壤”;

  “中國的青年一代有熱情和創新力,優秀人才持續涌現”;

  …………

  將民營經濟置於中國發展的大坐標上,中國不懼風浪的底氣就在這裡:

  國力躍升,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改革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量質並進,再加上制度優勢、法治健全,可以説,現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都十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清晰判斷:“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有組數據。2012年至202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超130萬億元,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0元增長到41314元。

  還有組數據。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4年9月底的5554.23萬戶,10餘年間增長超4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如今的42萬多家,佔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

  兩相對照,一方面,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萬千氣象中,民營經濟發展是亮點;另一方面,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持續改善,它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不斷做強做優做大。

  築基、蓄能、增勢,在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到高品質發展的躍遷中,儘管民營企業身處其中,遭遇了成長的陣痛,但多少企業經此淬煉,向新而生、創新圖強。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在福建、浙江工作時的思考,“從最開始的來料加工為主到現在創立自己的品牌,進而超過國際品牌,我觀察這些異軍突起的企業,就是心無旁騖、一以貫之、做強主業。”他有感而發:“要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經濟乘風破浪,有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也有敢做善成的微觀講述。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的王興興是位90後,他在發言中動情地説:“我們的企業和我們自己,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總書記勉勵他説,“你是這裡面最年輕的。國家的創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思大局、觀大勢,企業家和他們所紮根的沃土、所生長的時代共生共榮。

  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大道如砥。中國式現代化行進到了關鍵一程。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民營經濟發展風險疊加。脫鉤斷鏈的壓力,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的衝擊,再到“有的地方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不優,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待加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正如總書記所説,“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

  不僅看當下、看一時,更要辯證看、長遠看。面對關山萬千重,習近平總書記謀深思遠:“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這何嘗不是歷史的發展規律、時代的前行邏輯?“長遠看還是東風浩蕩。”習近平總書記清晰洞見,“信心很重要。”

  “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中國經濟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所有增量政策,被視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一個關鍵節點,中國經濟全年運作走出了一條“前高、中低、後揚”的曲線。實踐中,全國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

  從攻堅克難的砥礪中,也可更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戰略判斷。供給和需求的統籌,新舊動能的轉換,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辯證……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觀短期之形,更要察長期之勢,“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有支撐、有基礎、有底氣。

  對此,民營企業家們有著切身的感知。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傳福,從我國新能源汽車從零起步講起,亮出了不斐的成績單;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劉永好,談到了企業創立43年後的今天,傳統産業依然能煥發新的生命力的緣由;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虞仁榮,分析了供應鏈佈局上的國産化率持續攀升和上下游發展的強勁帶動力;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雷軍,講述了這些年的曲折歷程,公司營收連續兩年負增長之後,2024年恢復了超30%的高速增長。

  他們的跋涉,正是“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生動寫照,得益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産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優勢是奔涌的動能。

  實踐一再佐證,中國是具有強勁韌性的超大規模經濟體。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信心來自哪兒?

  還來自上下同心的眾志成城。

  民營企業的發展故事,是億萬人民通過艱苦奮鬥實現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故事。

  座談會上,民營企業家們的自豪、自信溢於言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任正非告訴總書記,我們曾經“缺芯少魂”的憂慮已經減弱了,“我堅信,一個更偉大的中國將加速崛起”。雷軍對於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堅信,縱使國際風雲變幻,只要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就沒有什麼是不能戰勝的。”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習近平總書記殷殷期許,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指明瞭奮進方向。

  民營企業的體感,反映了營商環境的溫度;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影響著民營企業的抉擇。民營經濟發展新篇章,要靠黨委政府、靠民營企業齊心協力去書寫。座談會上,總書記著重強調一個“實”字:“扎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從承諾到踐諾,靠的是一錘錘地“釘釘子”。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14億多人民有眾志成城、滴水穿石的篤行,有破藩籬、優機制、激活力、添動力的勇毅。但首要的,是看準了問題、找準了方向、瞄準堵點痛點而堅定行動、綜合施策。習近平總書記就解決民營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幾個問題,條分縷析地梳理。而每一項,如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再如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問題,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問題等,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能除病灶,而是需要統籌兼顧、辯證施策。正所謂“立治有體,施治有序”。系統整合、協同配合,也是2025年的政策取向。

  貫穿其中的法治建設,事關每一個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高品質發展,法治精神是其中應有之義。

  “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總書記的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合法權益,強調保護的是合法權益,而不是非法利益;另一個是依法保護,意味著保護必須符合法律法規,不能搞法外開恩那一套。

  平等保護,是法治的核心要義。總書記有的放矢予以強調:“黨和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乾淨幹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之江新語》有篇文章,《要“幹事”,更要“乾淨”》。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再次談到同民營企業家“怎麼交朋友的事”,強調親清政商關係。他指出,親和清本質上就是幹事和乾淨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完全可以並行不悖。

  法治化是現代化的制度特徵。無論是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還是此次座談會釋放的政策訊息,樁樁件件在昭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場座談,一堂“形勢與任務”課。

  信心,源於道路、成于實踐;發展,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植根歷史、生發未來。統籌破與立,洞察時與勢,把握制與治。落點,就在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