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丨我在阿拉山口看中歐班列“換鞋”

2025-01-23 10:12: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嗚嗚嗚嗚……”室外,凜冽的寒風呼嘯著。

  “轟隆轟隆……”室內,一列列裝滿貨物的列車,從阿拉山口站集裝箱換裝庫有序地駛進又駛出。

  1月20日早晨,伴著機器的轟鳴聲與對講機不時傳來的指令聲,楊強林熟練地爬上距離地面20多米高的龍門式起重機上,進入駕駛室,開始操作橋吊。

  只見橋吊伸出黃色的長臂與鐵爪,緩緩移動,精準地抓起地面上一節重達20噸的集裝箱,平穩升至半空後放下。如此連續重復3次測試動作後,他把集裝箱放回原位。

  這是每次“換裝”前必要的測試,結果顯示機器制動性能良好、升降安全可靠,才能正式開啟作業。

  楊強林透過車窗,望向斜對面,那裏站著信號指揮員王東山。此時,王東山揮動著手中的綠旗,發出了開始作業的信號。

  收到指令的楊強林,操控著鐵爪向左前方徐徐平移。當移至寬軌火車的車頂上方時,綠旗向下方揮動,楊強林移動鐵爪讓它下降,使其與集裝箱頂部的鎖孔扣合,完成連接。

  綠旗向上方揮動,剛剛抓穩集裝箱的鐵爪,緩緩上升,一秒、兩秒……集裝箱被移動到了對面的準軌火車上方。此時,綠旗再次向下揮動,楊強林讓鐵爪下降,與集裝箱頂部的鎖孔鬆開,完成分離。集裝箱順利從寬軌火車換至準軌火車。整個“換裝”過程用時2分鐘。

  楊強林和另外兩名同事,繼續操控著各自的龍門式起重機,操作著鐵爪依次伸向一個個集裝箱。

  1月20日,在“換二十三庫”的換裝庫內,吊起的集裝箱從寬軌火車換至準軌火車上。牛寧 攝

  這座名為“換二十三庫”的換裝庫,高度達23米,長度超過800米,具備一次性實現一列中歐班列整體換裝的能力。

  “每天,我們的工人都要在這裡為中歐班列進行‘換鞋’,也就是‘換裝’作業。”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裝車間貨運員譚磊介紹。

  為什麼要“換鞋”呢?譚磊解釋:中國鐵路採用的是1435毫米寬的標準軌,而相鄰的哈薩克等國家使用的1520毫米的寬軌。由於兩國鐵路軌距不同,貨物在跨境運輸時無法直接通行,必須在邊境口岸進行換裝作業,就是把貨物從一種軌距的列車上卸下來,再裝載到另一種軌距的列車上。這就如同列車進門要“換鞋”一樣,只有這樣,列車才能在不同國家的軌道上順利行駛。

  1月20日,譚磊正在阿拉山口站集裝箱換裝庫檢查集裝箱上的封印。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攝

  “對於出境的中歐班列,需要在哈薩克換裝,入境的中歐班列在阿拉山口站換裝。”譚磊説,過去,工人們在室外露天環境進行換裝作業,每逢大風天氣,影響換裝效率和安全。

  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2008年,阿拉山口建成了第一座鐵路室內集裝箱換裝庫——“換二十三庫”。自此,實現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換裝作業,年換裝能力達20萬個標箱。

  2024年,第二座鐵路室內集裝箱換裝庫“換二十二庫”也順利建成。如果3台橋吊同時作業,1小時左右就可完成一列車(55個集裝箱)的換裝任務。

  “10年前,由阿拉山口通行的中歐班列每週還不到10列,如今,日均通行量已達到21列,線路也從最初的1條擴展到123條,通達德國、俄羅斯、波蘭等21個國家,載運的貨物有日用百貨、木材等兩百多種。”阿拉山口站技術科工程師王凱説。

  “我在這裡工作了20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越來越多,自己經手的貨物能走向世界,這工作值得!”譚磊自豪地説。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