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耀中華|《凝心聚力》

2025-01-21 15:21: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説,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也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價值引領。

  大型通俗理論節目《文耀中華》之《凝心聚力》,探討如何在全社會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在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意義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大街小巷都在傳唱《我和我的祖國》,每當這首歌的旋律響起的時候,無數中華兒女的內心就會被深深地觸動。它之所以能夠激起廣泛而又深刻的共鳴,就在於它觸動了中國人基因當中的那份家國情懷。

  追求團結、強調統一、向內凝聚,愛國主義是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核心價值觀,體現個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國家需要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勾繪出一個國家的價值內核、一個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國民的精神家園,在全社會激發起強烈的共鳴。

  

  南京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周嘉昕認為,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任何一種價值觀都不可能憑空産生,總有其特定的歷史底色和精神脈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學斌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同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相適應,也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的價值表達。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面向各族群眾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香港同胞、澳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在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澳門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暢談他們心中至真淳樸的家國情懷。江西省政協常委、永利澳門有限公司總裁陳志玲為中華文化點讚:“中華文化,就是最優雅的文化,能夠包容大家的優勢資源共同發展。”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分享了對未來的希冀:“希望澳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新的作為,也希望澳門跟澳門的年輕人能夠煥發青春,將‘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推進一個新的臺階。”

  從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到科技創新的推動者,從多元發展的企業家到公共事業的管理者,從澳門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到旅遊文化行業的深耕者,同胞們真摯的愛國之情洋溢於言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鑄在心中。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革命老區廣西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的家鄉。2016年,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就回到了這裡,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挨家挨戶地走訪,為貧困戶建檔,邀請專家指導村民種植,申請項目資金,建設電商服務站,改善村裏的道路,為貧困大學生爭取補助......黃文秀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百坭村的脫貧事業中。

  

  在黃文秀的帶領下,百坭村增加産業、村民們提高收入。她將自己畢生所學,和社會和國家所需要更好地去結合,在新時代發光發亮。黃文秀犧牲的時候只有30歲,她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也激勵了很多年輕人,促使他們選擇回到家鄉。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一員,黃文秀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的偉大事業之中,用生命書寫了一位時代新人的使命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稱讚她“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她的事跡也被寫入了初中的教科書。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表示肯定,他認為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用臂膀扛起了如山的責任,彰顯了青春磅薄的力量,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周嘉昕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培育什麼樣的價值觀”同“培養什麼樣的人”更加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重大命題,抓住了價值觀建設的根本,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代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樣重要問題的深刻的把握。

  王學斌提出了培養時代新人最關鍵的點在於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培養時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心中有信仰的時候,腳下才會有力量。有這樣一座宏偉建築,被譽為“中國共産黨奮鬥歷史的精神殿堂”,那便是——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這裡的展品,不僅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也構成了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裡珍藏著李大釗等20名革命烈士被施以絞刑的絞刑架;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烈士郭永懷的眼鏡;中國三大球項目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嫦娥五號從月球的表面千辛萬苦帶回來的“無價之土”——月球土壤樣品……它們不僅是過去的見證,更是對未來的指引。

  張濤甫結合當下國內外的環境和社會情況分析了這樣的場館對於當下青年們的影響作用。面對學業、情感、職業的選擇等多方面的壓力,青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前行道路上的指南針和清醒劑。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無疑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周嘉昕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探月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

  王學斌認為這些偉大的精神都是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中産生的、建設過程中孕育的。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榜樣的示範和引領。在青藏高原上有一群特殊的人,被稱為高原上的“種子獵人”。他們在過去的許多年堅持做著同一件事,就是採集植物的種子,如今他們已經陸陸續續採集了幾千萬顆。

  

  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的拉瓊教授正是“種子獵人”中的一位。近十幾年來,拉瓊教授和他的團隊從青藏高原採集了四千多萬顆植物種子,填補了世界種質庫裏沒有西藏野生植物種子的空白,對未來的科學研究留下了非常重要、非常寶貴的材料。

  拉瓊教授的恩師鐘揚教授,是上海復旦大學的著名植物學家,也是一名援藏幹部。十幾年來,他帶領團隊成員從藏北高原到藏南高山峽谷,足跡遍佈了西藏最偏遠、最艱苦、最荒蕪之地。2017年9月2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鐘揚教授的生命定格在了53歲。鐘揚教授去世後,他的科學研究和援藏事業並未因此而終結。西藏大學的生態學進入了第二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序列,拉瓊教授帶領的科研隊伍不斷地壯大,不斷有國內外知名高校畢業的博士加入團隊中。拉瓊教授帶領的科研隊伍將追隨鐘揚教授的腳步,讓知識的種子在更加遼闊的疆域中生根發芽。

  

  提到鐘揚教授張濤甫十分感慨:“我和鐘揚教授原來是同事,近距離地感受到他自我犧牲和奉獻的精神,特別讓人感動。在這個時代,像這樣的榜樣還有很多。有‘天眼巨匠’南仁東;有‘校長媽媽’張桂梅;有一心為民、忘我工作的縣委書記廖俊波;還有一生只為一條渠的黃大發;點燃大地的‘活雷鋒’趙亞夫等等……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追求,為今天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周嘉昕認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社會有著很強的示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群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所以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

  王學斌提出,教育引導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夠為人們自覺遵守奉行。所以我們黨強調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成風化人,以文潤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穿和踐行,一定要潤物無聲,日用而不覺,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從家庭做起,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以良好家風促進鄰里和諧的典範。

  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要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久久為功。新征程上,要不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進一步築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根基,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薄力量。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