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意識”與“方位意識”(人民論壇)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谷文昌紀念館參觀時指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這條路,才是人間正道。”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負其責,共産黨人的為官之道、從政之德,就是幹出造福人民的好成績。
人事有代謝、工作有更替,但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事業發展是無止境的。領導幹部“為官一任”,應當注意些什麼?
作為工作接力中的一棒、事業發展中的一環,“為官一任”既要“瞻前”,把好做法、好經驗延續下去,化解歷史欠賬、遺留問題;也要“顧後”,為後任多打些基礎,為後代多留些財富。
“家底”不清、管理低效,曾是困擾不少村集體的“老大難”,群眾有質疑,幹部有委屈,事業發展也存在隱患。新修訂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對“新官不理舊賬”作出了明確約束,一些地方紀檢監察機關開展“新官理舊賬”專項監管,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紀委監委就通過專項監管,推動全區48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實現“三資”線上監管,實現了“家底清、管得嚴”,並進一步探索“用得活、成效好”,大大提振了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理好舊賬也是擔當,舊賬中也可以建新功。同樣道理,有的工作內在特點決定了其很難立竿見影、馬上見效,更多的是做鋪墊的長期性工作,這就要求多做“潛績”,以尺寸之功積韆鞦之利。
如果説“為官一任”要求涵養“接力意識”,那麼,“造福一方”還要求多些“方位意識”。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客觀實際,一個部門有一個部門的職責使命。領導幹部主管一方、分管一域,想問題、作決策,抓改革、促發展,必須考慮實際情況、遵循客觀規律、尊重群眾意願。“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説的就是這個理。
還應看到,任何時候都不存在孤立的“一方”。治理好腳下一畝三分地,必須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才能找準角色定位、激發比較優勢,在推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時,不損害全局利益、多為全局添彩。
走好正道,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關鍵在樹牢正確政績觀。不久前,電視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播出,披露了12個反面典型案例。其中,有的地方主官制定虛高目標、授意虛報經濟數據,有的領導幹部把高標準農田建設當成謀取私利的自留地,究其根源,都是政績觀出了問題。
“政者,正也。”作為“關鍵少數”,領導幹部強黨性、明大德、走正道,時時事事以百姓心為心,方能創造出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