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海外“受寵”,背後的文學密碼是什麼
近來,“C-Drama”(Chinese Drama,中文電視劇)成為海外新熱詞,討論日益火爆。
前段時間,由《黑蓮花攻略手冊》改編的影視劇《永夜星河》,憑藉遊戲、系統元素,結合中式傳統美學,一經播映便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主角們在劇中的一種被觀眾戲稱為“炸火花”的法術隨著劇集在多個國家的同步播放也流行起來,甚至國外一些娛樂圈明星也紛紛在個人社交平臺跟學。
正在播出的《大奉打更人》,憑藉“斬盡不平事,少年出英雄”的熱血傳奇,也贏得海外觀眾的好評。在北美,《大奉打更人》是Rakuten Viki美區內容中排名第一的華語劇集,評分高達9.5分(滿分10分);在新加坡,該劇通過viu播出後熱度躍居平臺中國大陸劇第一。
“C-Drama”為何能受到外國觀眾的追捧?
近來出海取得較好成績的“C-Drama”,基本改編自深受讀者喜愛的網文小説,文本中深深蘊藏著“出圈”的密碼。
我注意到,前段時間舉辦的上海國際網路文學周聚集了多個國家的網文作家。他們中很多人一開始都是中國網文小説讀者、忠實“劇粉”,然後自己也情不自禁決定動筆創作。海外作家們的觀察視角和思考邏輯,似乎充分解釋了為什麼由中國小説改編的影視劇,能贏得全球觀眾的青睞。
俄羅斯一家出版社的社長感慨,許多俄羅斯年輕人喜歡觀看中國電視劇、閱讀翻譯網路文學小説和漫畫。網文中呈現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中國文化,也讓俄羅斯讀者耳目一新。
“晉江文”已然成為網文小説發展的一大重要標簽,由晉江小説IP改編的影視劇,誕生了很多令海外觀眾上頭追劇之作。
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的觀點令我印象深刻。她提到,適合影視化的小説作品,往往能做到內容講究、文筆精彩,尤其作者所塑造的人物,能表現得“性格鮮明、有魅力、有記憶點、有獨立思想性,在遇到挫折,解決問題上,能更多依靠自身努力”,而不是一味追求故事爽點而丟失人物行為邏輯。這類作品影視化後更容易獲得成功。
胡慧娟舉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國産劇經典之作。小説作者對北宋大家族日常生活起居進行細緻的考據、描寫,讀者從文字上就能透過各種美食、投壺、打馬球等,感受到宋朝的鼎盛繁華,對其心嚮往之,與作者塑造的獨立果敢的明蘭惺惺相惜。“後續該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在視聽技術、服化道加持下,更是得以完美呈現,尤其是男女主大婚場景,一度成為現實生活中新人拍攝婚紗照的樣板。”
在資深網文行業從業者眼中,充足的外部需求、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欲”,是“C-Drama”被海外觀眾追捧的重要動力。海外用戶想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而影視劇是一種更容易打破語言、文化障礙的形式。“C-Drama”在海外“受寵”的關鍵在於內容是否能吸引受眾,以及劇集的製作傳播成本是否可控。在這兩點上,文學都為國産劇出海提供了很好的內容輸出“動能”和第一輪市場檢測。
感性的生活化傳播比起其他方式,更容易深入人心。網路文學以好故事的方式,向外傳遞中國文化。
有海外觀眾追劇《九重紫》,在社交網路真情實感發了若干張截屏,發了一堆表達快樂情緒的表情包:“從告白到婚禮,一切都很完美,我真的很喜歡這部劇!”
觸動外國觀眾的偶像劇,不只是“CP好嗑”。來自美國的作家萊娜莉亞就發現,中國的女頻網文在美國越來越流行,在美國讀者看來,這些作品不僅有戀愛段落,還有家庭的戲份,故事更豐富,大家看到的不僅是男女主談戀愛的故事,而是他們生活的“整個世界”;印度的作家拉傑 沙發現中國網文會有很多關於“影響人類的大事件”的描寫,他通過中國網文學到了更加宏觀縱深的寫作視野。
隨著中國影視製作能力提升,面向海外市場的內容題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劇在海外不再是古裝劇、仙俠劇板塊“一枝獨秀”,偏向現實題材的都市劇、偶像劇、懸疑劇成為新寵。比如在TikTok中劇詞條播放量的榜單上,偏向現實題材的作品佔比高達45%。
“好故事”傳遞的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色彩。傳統文化成就東方美學和哲思,是文化傳播的深厚土壤。而與此同時,青年流行文化匯合成當代生活態度,向世界展現中國年輕人的風貌與能量。
因此,外國受眾關注的,既是歷史文化魅力,也是當代青年構築的明亮、遼闊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