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終經濟觀察丨促就業 穩社保 這份民生答卷請查收
2024年,國家瞄準百姓身邊事、急難愁盼事發力改革,推出一系列順民意、惠民生的舉措,交出了一張有溫度、見實效的民生答卷。
政策合力推動高品質充分就業
目前,“就業援助月”活動正在全國舉行。在京津冀地區,面向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多個城市聯合舉辦勞務協作系列活動,800多家企業提供2萬多個優質崗位。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級巡視員 趙愛平:針對市場需求,開展高端家政、製造業、新職業、供暖供熱等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
2024年,國家針對重點就業群體,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促就業活動,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9萬人。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就業促進協調聯動。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校長 聞效儀:強調就業政策與宏觀政策之間協同發力,尤其是要強調就業政策與貨幣、金融、産業政策之間的協同發力,更好提高我們就業帶動力,使我們更好能把就業優先戰略能更好落實。
今年以來,國家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
為企業減少成本1309億元;
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04億元,惠及職工5605萬人;
落實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向219萬人次發放技能提升補貼36億元。
在江西金溪,政府引入多家培訓機構,針對不同就業群體展開個性化免費培訓。年輕人學習電子商務、網路直播;大齡群體側重育嬰、家政服務等技能,部分優秀學員還會被推薦到相關企業。
先進製造業、銀發經濟等吸納就業專項行動,積極培育就業新增長點。2024年國家公佈的19個新職業,超過一半和新質生産力密切相關。目前,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21%。
七成財政支出投民生 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
今年以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7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越織越密的社會保障網,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翻開2024年的國家賬本,民生支出被放在優先位置,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的預算安排超過了4萬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中央財政相關轉移支付增長10.6%,補齊區域短板。
兜牢底線的同時,社保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推進,擴大病殘津貼適用範圍,統一領取條件和待遇標準;
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大到全國,成為基本養老保障的重要補充;
面向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群體,社會保障、人才培養配套機制日趨完善。
縱波是一名外賣員,2024年,他和近千萬人一起享受到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騎士驛站方便跑單時休息喝水,騎士餐解決了吃飯難、吃飯貴的問題。他還搬進了面向新就業群體的保障性租賃住房。
上海市普陀區外賣員 縱波:裏面配套設施都是齊全的,冰箱、空調、洗衣機這些都是有的,我感覺到了國家對我們的新就業群體越來越關心和關愛。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社保卡持卡人數13.86億人,覆蓋98.3%的人群,電子社保卡申領數超過10億張。
2024年,國家持續完善“一卡通”服務體系。廣東省細化社保卡的應用範圍,從社會保障、就醫購藥逐步擴展到政務服務、惠民惠農補貼發放、交通出行、文化體驗、旅遊觀光等領域,並可在多場景下作為身份憑證應用。
川渝地區開通23項“一卡通”服務,京津冀三地6.4萬家醫療機構實現“一卡通結”,25項人社服務事項“一卡通辦”、3900多條交通線路“一卡通乘”、193家旅遊景區“一卡通遊”等。
硬改造軟服務讓社區更宜居
社區是百姓日常生活的最小單元。今年,國家持續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水準,讓社區更宜居,持續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這幾天,上海徐匯區楓林街道龍山新村,居民們正忙著搬家。3幢房齡50年的老樓在原址改擴建。原來不成套的房子,現在每戶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
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街道居民 成敬義:不用再跟鄰居合用,方便生活。脫排油煙機、煤氣灶什麼都是裝修好交付的。政府出資為我們老百姓做的一件好事,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條件。
2024年,像龍山新村這樣通過改造煥然一新的小區,全國新開工了5.6萬個,更新改造小區內各類老化管線超過5萬公里,加裝電梯2.5萬餘部,增設停車位超過50萬個。
硬體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56個城市試點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全國試點建設106個完整社區。
在試點社區河南洛陽行署路社區,記者看到,這裡專門辟出700平方米的社區體育公園,方便居民運動健身;托育中心配備兒童劇場、繪本大廳;在鄰里食堂,老人們花8塊錢就能吃上一葷兩素的可口飯菜。
不僅提供基礎服務,行署路社區還整合菜市場、食堂、藥店、理髮店等商家,打造了便民服務一條街,通過“志願積分兌換+惠民價”的方式,讓居民享受到優質低價的服務。
目前,全國已建設4321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社區居民近1.07億人,未來,國家將支援發展社區型購物中心、便民商業中心,加強適老化、適幼化改造,讓便民生活圈更好發揮民生保障作用。
托舉“一老一小” 回應民生關切
“一老一小”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切。2024年,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問題、年輕父母的育兒難題,國家加快出臺一系列改革舉措,回應民生關切。
隆冬時節,湖北咸寧潘家灣鎮四邑村的養老驛站裏卻是暖意融融。幸福食堂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還會根據老人們的喜好和口味進行調整功能表。
和幸福食堂一廊相隔的村衛生室,全科醫生在這裡坐診,中西醫服務一應俱全,還為60歲以上老人全部建立了健康檔案。
湖北咸寧潘家灣鎮四邑村村醫 鄧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每個季度都會對他們實施隨訪,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2024年,國家發佈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26條舉措。隨著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在全國深入實施,386個城市新建2254個養老服務設施。各地加快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創新拓展一批高品質産品,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天津市民 徐士溎:添那麼多體育器材,方便老年人活動,又安全又好。健身步道你走完之後,步數給你計出來。
不僅是老人,聚焦年輕父母的育兒難題,今年,國家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江西萍鄉,這家新開設的托育服務中心迎來了120多名嬰幼兒,孩子們不僅能得到育嬰師的專業照護,還有兒科醫生隨時問診。
江西萍鄉市市民 張達偉:家的旁邊有這樣一個托育機構,對我們雙職工來説,很放心。
改革向前 書寫溫暖民生答卷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密集推出,更多的百姓期待正在轉化為可感可及的幸福。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深入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和隨遷家屬能更便捷地落戶城鎮,享受更多均等化服務。
讓孩子們享有更優質均衡的教育,國家持續增加教育支出,改善薄弱地區的辦學條件,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間有序流動。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全國推開,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尋醫問診。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範圍擴圍,91種新增藥品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切實減輕百姓負擔。
以改革為發力點和突破口,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成果將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