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鼓嶺情緣,傳承中美友好(環球熱點)
穆言靈和女兒愛華用水桶從鼓嶺的百年老井中打出井水。
翁榕飛攝
2024鼓嶺論壇現場。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參加2024“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的兩名學生代表展示在鼓嶺“打卡”“蓋章”。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鼓嶺的千年柳杉。
本報記者 高 喬攝
近日,2024鼓嶺論壇在北京舉行,包括“鼓嶺之友”成員在內的150余位中美兩國嘉賓圍繞“跨越文化差異 傳承友誼信任”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鼓嶺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話,承載著兩國人民的真摯情感。人民日報不僅見證、記錄了鼓嶺故事的起始和賡續,更不斷挖掘、推廣鼓嶺情緣所展現的中美友好交往佳話,搭建有利於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平臺橋梁。
講好鼓嶺故事——
從“鼓嶺情”到“鼓嶺緣”
“總覺得良心上有一種需要,應該把嘎登勒(後譯為“加德納”)夫婦介紹給中國。這感覺時強時弱地催促我已近兩年。”1992年4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記事”專欄刊發的一篇徵文作品《啊,鼓嶺!》,生動講述了一個跨越中美、持續數十年的感人故事——
19世紀80年代起,很多美國等西方僑民來到中國福州生活。福州市東郊的鼓嶺,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每逢夏季,很多僑民選擇到鼓嶺居住。他們在鼓嶺修建別墅、醫院、網球場、游泳池、郵局等設施,並與當地居民結下深厚情誼。密爾頓 加德納的父母便在其中。
1901年,加德納的父母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加德納來到福州,一住就是10年。1911年,他們舉家搬回美國,但兒時生活過的鼓嶺成為加德納魂牽夢縈的地方,他總想有生之年回去看一看,卻未能如願,直到彌留之際,口中仍喃喃不絕:“Kuliang,Kuliang……”加德納去世後,他的夫人伊麗莎白 加德納多次來到中國尋找“Kuliang”。後在《啊,鼓嶺!》作者劉中漢的幫助下,她從丈夫保留的與中國親友往來信件上,發現印有“福州 鼓嶺”字樣的郵戳,終於確認了“Kuliang”就是鼓嶺。
1992年,《啊,鼓嶺!》在人民日報發表後,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讀到了它,便邀請加德納夫人到訪福州。同年8月,加德納夫人踏上中國土地,來到丈夫生前難以忘懷的鼓嶺。9月26日,人民日報國際部記者全程采寫的紀實報道《鼓嶺情》發表,生動記述了加德納夫人圓夢鼓嶺的故事,令這一中美人民友好的佳話廣為人知。
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時,在美國友好團體舉行的歡迎午宴上講述了這段鼓嶺情緣:“我相信,像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兩國人民中間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中美兩國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堅實的民意基礎。”同年9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報道《鼓嶺緣》,挖掘出更多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感人細節,講述了更多遠方來客結緣鼓嶺、尋夢鼓嶺的動人故事。
202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後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和“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賀信,強調要把鼓嶺故事和鼓嶺情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希望中美青年“把中美友好傳承下去,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築和平、共促進步、共創繁榮”。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親自推動中美民間交往,讓百年鼓嶺故事不斷煥發生機。
作為鼓嶺故事起始的見證者、鼓嶺情緣賡續的記錄者,人民日報持續講好鼓嶺故事、傳承鼓嶺情緣,刊發通訊、專版、評論等多種體裁的報道,製作視頻《鼓嶺情緣跨越世紀的圓夢之旅》,報道《鼓嶺情緣代代傳承》被美國媒體轉載,引發廣泛關注。
“在近40年參與中國商業和政策事務的過程中,我始終受到鼓嶺故事的鼓舞,它展現了中美兩國人民彼此包容、超越差異、共同創造出豐富多元的文化敘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 艾倫在視頻致辭中説,“這個振奮人心的故事激勵了我們中的許多人,積極推動中美民間交流更加密切。”
傳承鼓嶺情緣——
“友誼的橋梁可以跨越隔閡”
如今,行走在鼓嶺老街,蜿蜒的青石路,修舊如舊的西式別墅,枝繁葉茂的千年柳杉,還保留著歲月的痕跡。
“30多年來,越來越多各國友人走進鼓嶺,探討傳承鼓嶺情緣。連年的鼓嶺故事相關活動,來者無數、佳話頻傳,鼓嶺已成蜚聲中外的和平友好聖地。”劉中漢説。
美國鼓嶺文化研究專家穆言靈的丈夫穆彼得,與加德納一樣,都是在鼓嶺長大的孩子。2016年,穆言靈在美國成立“鼓嶺之友”組織,將許多曾經生活在鼓嶺的美國人及其後人聚集起來。如今,“鼓嶺之友”成員已達50余人。
“每當我們回望鼓嶺時光,便會發現無數關於聯繫和關懷的暖心故事。”穆言靈在視頻致辭中動情追憶,“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鼓嶺看到保留一個世紀之久的古井,上面刻著‘外國和本地公共’。我們仍然記得1903年美國總領事舉辦的生日派對邀請了80余名鼓嶺本地鄉民參加。我們記得建築工人在可怕的颱風後努力修復山上的房屋。這些故事提醒我們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道理:雖然我們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友誼的橋梁可以跨越隔閡,不斷持續。”
“鼓嶺情緣體現了一種共識,作為人類,我們的共同點遠多於分歧,這些共同點像紐帶一樣將我們聯結在一起,可以超越語言、文化和政治的差異,提醒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克雷格 艾倫説。
論壇上,中美兩國嘉賓圍繞“努力推動中美友好交流行穩致遠”“共同探尋中美正確相處之道”等議題深入交流。
人民日報社社長于紹良演講時説,要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佳話中找尋方向遵循、汲取精神力量,從鼓嶺情緣的“小故事”中攜手走向中美民間友好交往的“大未來”。他表示,要講好鼓嶺故事,展現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引領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領袖風範;要傳承鼓嶺情緣,挖掘更多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感人故事;要放大鼓嶺效應,積極搭建有利於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平臺橋梁。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郭寧寧介紹,福州連續兩年舉辦“鼓嶺緣”系列活動,近650位中外嘉賓受邀出席,其中近270位美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福州出席活動。中美兩國嘉賓在鼓嶺共植友誼樹、友誼林,共同參加青年集市、非遺展演、鼓嶺茶話。福州還精心組織美國青少年“青春同行”、“一起看中國”福建行、美國華裔青少年“尋根八閩”夏令營等活動,今年接待美國青少年代表16批565人來榕研學交流。“這些生動實踐充分證明,中美兩國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交流交往中增進友誼、增強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李碧菁説,民心相通是美中關係的堅實基礎。正如20世紀70年代,通過“乒乓外交”及學術文化交流破冰,不僅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還教會了我們相互欣賞彼此的文化。很多過往合作都體現了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今年開展的“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深受美國青年喜愛,他們熱切期盼能有更多機會來華參與實習或交流活動。中國美國商會將持續為這些交流活動提供支援。
放大鼓嶺效應——
“厚植中美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
本次鼓嶺論壇由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和《環球時報》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論壇成功舉行“鼓嶺論壇官方網站”上線儀式,發佈《中美青年友好交流倡議》,啟動“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徵集活動。此外,論壇還特設“放眼中美經貿合作機遇與挑戰”“新技術浪潮下探尋合作新空間”“共同為匯聚人民力量架橋鋪路”三場圓桌對話。
在對話中,中美兩國嘉賓不僅分享中美友好交往的親身經歷,也共同續寫中美民間交往的故事。通過“5年5萬”倡議赴華交流學習的清華大學美國留學生裴安微,講述了自己在校園中與來自全球多國同學共同交流合作的新體驗;武當三豐派十六代武術傳人傑克 平尼克講述自己在中國武當山學習武術、如今致力於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的經歷;美國旅行家、作家布萊恩 林登分享自己在大理修建民宿、參與鄉村建設、向全球讀者介紹中國發展的故事……如今,還有更多中美友好情誼在民間交往中悄然締結。
“10年前,我帶學生來中國學習,他們大多是來中國看風景,但後來更多學生來中國交流,1/6的學生最後在中國定居、找到自己的伴侶,這個變化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潘維廉説,希望中美之間有更多機會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民心相通。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陸慷在致辭中表示:“近期,中方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我們還要繼續在簽證、直航、支付等方面推出便利人員往來、促進人文交流的措施,為兩國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搭建更多橋梁、鋪設更多道路,讓兩國人民多走動、多來往、多交流。”
“傳承鼓嶺情緣,要積極搭建中美友好的交流平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沈昕在發言仲介紹,“明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將舉辦‘鼓嶺緣’系列中美青年交流活動。同時,我們還計劃舉辦新一屆中美友城大會、中美灣區對話、中美農業圓桌論壇等活動,匯聚兩國有識之士,賡續中美人民友誼,厚植中美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
“希望像鼓嶺這樣的感人故事在中美兩國人民中間越來越多。”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李新鑄作為來自福建的華僑,對鼓嶺的故事很熟悉。“中美兩國人民友好源遠流長,鼓嶺的故事是中美民間友好的集中體現。相信這種友誼一定會促進兩國關係步入正軌。”非洲華文教育基金會主席韓芳説。在非洲,鼓嶺的故事引發華僑華人的熱烈反響。南非深圳商會會長陳雲生認為,鼓嶺的故事傳到遙遠的非洲,説明傳播和溝通的重要性,中美兩國加強溝通,兩國人民加強往來,對中美兩國都是利好,對世界各國也大有益處。
如今,鼓嶺故事穿越歷史、跨越地域,在現實之光的照耀中歷久彌新。延續至今的鼓嶺情緣再次證明:人民友好是中美關係行穩致遠的基礎,兩國人民的雙向奔赴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動力源泉。因鼓嶺故事觸動共鳴,還有更多關於中外友好的故事正在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