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五個“必須統籌”為經濟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2024-12-28 10:1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2024年

  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一年來的發展歷程很不平凡

  成績令人鼓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五個“必須統籌”

  為2025年經濟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

  如何讓市場更有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今年以來,我們以改革消門檻、破壁壘、除阻礙,不斷完善市場規則、優化市場環境,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

  “以往變更監事,需要在境內找一個經辦人幫忙辦理變更手續,時間長、材料多、流程複雜。現在我自己就能登錄‘海南e登記’平臺,填寫一張表格,不到五分鐘就辦理完成了公示,太便捷了!”6月19日,香港居民姚女士走進海南省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協助資訊公示事項,在企業開辦窗口諮詢導辦人員的指引下,很快就完成了相關業務。

  

   00:41

 

  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準;加快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印發《關於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制度舉措,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為更多企業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讓市場更有效,需要政府更有為。

  近日,備受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迎來新的進展,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了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此外,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一系列明年重點任務也提上日程。

  今年以來,我們著眼長遠,沉著應變,綜合施策,先有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所有增量政策,後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調控基調作出重大調整,明年將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顯效,在政策利好的驅動下,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樂觀預期回升。

  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讓“兩隻手”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暢通國民經濟迴圈。

  當前我國內需不足,外需受到國際上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實現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必須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如何在供給端發力?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平衡性。

  冰雪市場熱度的持續攀升,便是以高品質供給創造消費新需求的典型。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冰雪運動高品質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將於2027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2萬億元、1.5萬億元。

  記者調研發現,自11月下旬全國各大滑雪場全面“開板”以來,各地雪場紛紛升級場地、裝備、服務,冰雪裝備生産企業增資擴産、升級生産線……“冷經濟”釋放“熱效應”,越來越多投資者為冰雪産業潛力和前景投下信心票。

  

   01:45

 

  如何在需求端施策?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之舉,全方位擴大內需。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品“以舊換新”成效顯著。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近270萬輛,汽車置換更新超310萬輛,超3330萬名消費者購買相關家電以舊換新産品超5210萬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産品超53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100萬輛。

  回收,一直是影響以舊換新消費的“堵點”,更是暢通資源迴圈利用的關鍵。在河南省蘭考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廢棄資源迴圈再造公司內,數千輛報廢汽車整齊排列在廣場上,等待工人們對它們進行拆解。在這裡,每輛汽車可以拆解為銅、鐵、鋁、橡膠、塑膠5大類可回收資源,整車回收利用率達到85%。

  不斷打通堵點、暢通迴圈,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01:46

 

 

  ■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塑造更多新動能、新優勢。整合電路、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製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態勢明顯,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新業態加速涌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增速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8.8%,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長。

  9月20日,在2024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參觀者在參觀“本源悟空”超導量子電腦模型。(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堅持雙輪驅動,既要推動傳統産業“穩得住”,又要推動新興産業“立得住”。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傳統産業在吸納就業、穩定産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傳統産業中的相當一部分不僅不會因為新興産業的出現而消失,還可以成為新質生産力的載體和沃土。既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佈局未來産業,也要加快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7月23日,在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葉片加工智慧化車間,工作人員在觀察智慧機械臂運作情況。近年來,東北三省加大力度推進傳統製造業數字化改造,依靠科技創新“第一動力”,聚焦“卡脖子”領域,讓傳統産業增“智”提“質”。(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培育未來産業。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一系列部署。讓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共同煥發活力,明年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係,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必須對擁有的各種資源“心中有數”。需要加強資産管理和負債管理,統籌用好各類增量資源和存量資源,通過盤活存量來帶動增量,形成存量和增量之間的良性迴圈。

  走進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經開區的榮華人工智慧産業園,各個企業生産車間正在全力趕制年前訂單。難以想像,幾年前,該産業園所在地塊一度存在著十幾家高耗能、低産出的企業,産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

  為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當地結合工業用地提質增效改革,建立畝産效益綜合評價識別機制,實施土地清理行動,目前共清理低效、閒置土地5000余畝,並將其中近2000畝土地用於建設主題産業園項目,推動老舊廠區實現“二次開發”。如今園區騰籠換鳥,一批批畝産效益高、技術創新能力強、綠色環保的新項目紮根東鄉,産業集群聚優成勢。

 

  11月28日,東鄉經濟開發區一角。(馮林攝)

  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積極利用各類資源,“存”與“增”治理協同,可做文章多、可挖潛力大。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管好資産和調整負債,將能推動提高投資效益、擴大國內需求,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必須統籌好提升品質和做大總量的關係,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辯證認識、科學統籌品質和總量的關係,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結合,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品質發展的全過程。

  當前形勢下,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要牢牢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量的積累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同時,面對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要緊緊錨定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質取勝,不斷塑造競爭新優勢。

  12月14日晚拍攝的江蘇省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健民攝)

  當日,夜幕下的江蘇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燈火明亮,工作人員繁忙有序地進行裝卸工作。臨近年末,江蘇連雲港港持續提升港口集疏運水準,多措並舉加快貨物裝卸轉運效率,力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與出口量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11個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9%,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8.9%。

  10月27日,老人在2024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産業博覽會上體驗樂齡鼓。(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3萬億元,同比增長3.5%。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9.9%。發展新型消費是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當前,多地正多管齊下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做強消費主引擎。

  12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咏前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加快出臺推進首發經濟的政策文件,發展冰雪經濟、銀發經濟,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

  産教融合促就業。11月22日,瀋陽工學院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生操作機器人進行物料碼垛實訓。(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記者12月19日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為期兩個多月的2024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活動已于近日結束。活動期間,各地為畢業生提供多渠道多元化就業服務,線上線下共舉辦2.3萬場招聘會,54.1萬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032.8萬個,吸引了1061.6萬人次畢業生參與求職。

  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明年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規模很大,要在“穩就業”上有更多作為。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緊抓關鍵環節,把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完成好,我們定能實現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