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成一事莫留多憾(思想縱橫)

2024-11-13 09:4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喻顧此失彼,無法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在實際工作中,“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事情時有發生。個別黨員幹部幹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後遺症,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

  “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的現象,在現實中還一定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中“撿到筐裏都是菜”,鋪攤子、上項目,GDP上來了,環境卻被污染了。又如,雙碳目標提出以後,有的地方曾經搞運動式降碳,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結果影響企業生産和群眾生活。諸如此類顧此失彼的做法,雖然完成了某些方面的指標和任務,但是留下了後遺症,導致“舊疾”才去、“新症”又來,甚至就連看似已解決的問題,也會埋下“隱形炸彈”。這顯然不是正確的工作方法。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在《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一文中談道:“修了一道堤,人行車通問題解決了,但水的回流沒有了,生態平衡破壞了;大量使用地熱水,療疾洗浴問題解決了,群眾很高興,但地面建築下沉了,帶來了更為棘手的後果;這類傻事千萬幹不得!”重溫這段話,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得到深刻啟發。黨員幹部想幹事創業、創造業績是好的,但不能因此留下後遺症。或大或小的後遺症,有的花氣力可以彌補,但很多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留下將很難徹底解決,損害不可估量。之所以會留下後遺症,一方面在於有些黨員幹部認識水準跟不上,導致預見性不夠、前瞻性不足;另一方面在於有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不強,私心雜念作祟,政績觀出現偏差,導致工作作風不實不細,急於求成、急功近利。

  對於黨員幹部來説,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那麼如何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不留遺憾?關鍵是按規律辦事、按規矩做事,講究辦事的科學性,特別是在決策前深入調查研究,進行科學論證,防止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幹。1941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中指出:“我黨現在已是一個擔負著偉大革命任務的大政黨,必須力戒空疏,力戒膚淺,掃除主觀主義作風,採取具體辦法,加重對於歷史,對於環境,對於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具體情況的調查與研究”。只有把調查研究這一“十月懷胎”的工作做實,搞清楚工作的實際需要、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全面掌握推動發展的現實條件,才會有符合實際、遵循規律的決策。

  當前,各方面工作關聯度越來越高,許多工作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的現象。要做到解決問題、不留遺憾,需要在經濟社會發展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這尤為考驗黨員幹部的系統思維能力。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員幹部推動工作,要想得深入、考慮周延,善於“十個指頭彈鋼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觀點去分析情況,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緻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紮實、做到位,才能防止系統目標碎片化,避免出現東扶西倒、顧此失彼的現象,才能讓工作不留遺憾。

  防止“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還要有長遠眼光,善於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去觀察思考,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那種不管條件急於求成,為了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將長期目標短期化、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的做法,往往欲速不達、留下後患。黨員幹部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對於長期任務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緊盯目標、心無旁騖,一錘接著一錘敲,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