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箭15星看中國商業航太正昂首闊步譜新篇 “首顆”“首次”搶眼
央視網消息:11月11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太創新試驗區發射升空,將搭載的試驗二十六號A、B、C星,吉林一號高分05B星、平臺02A03星,雲遙一號31星至36星,西光壹號04星、05星,阿曼智慧遙感衛星一號,天雁24星共15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的第5次飛行。
我國首顆點源甲烷監測商業衛星發射
甲烷是地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此次力箭一號發射,其搭載的“西光壹號”04星(鵲華一號)是我國首顆點源甲烷監測商業衛星,隨後將投入商業運營。這不僅填補了國內商業化“雙碳”監測衛星的空白,也將使我國在國際氣候協商中掌握更多主動權和話語權,為應對氣候變化、完善全球環境治理作出貢獻。
本次發射的點源甲烷監測衛星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特點,具備甲烷泄漏位置監測、泄漏量評估、碳産生源判斷等多重功能。目前,我國現有“雙碳”衛星監測技術均面向大衛星平臺,無法滿足對小型人為排放源的高效率、高精度監測需求。該顆衛星關注的是點源應用場景,將有效推動我國構成由點到面的全域碳監測體系。
和國家主導研發發射不同,“西光壹號”04星(鵲華一號)完全由陜西一家民營企業自主研發製造,從而填補了國內商業化“雙碳”監測衛星的空白,也標誌著我國在民用衛星領域具備了國際領先的技術和能力。
在全球變暖過程中,甲烷導致的變暖強度遠高於二氧化碳。以20年的時間尺度為例,甲烷導致的增溫強度是二氧化碳的84倍,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源頭,“西光壹號”04星(鵲華一號)也是全球首顆專門聚焦甲烷氣體的監測衛星,可以對全球範圍內點源甲烷泄漏排放進行高頻次、高精度觀測,為構建完善的甲烷排放監管體系提供技術保障。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上合組織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專家李志忠稱:“我們這顆衛星就是瞄準甲烷氣體排放來進行衛星設計的,它引領了全球甲烷氣體監測的目標和方向,這也是瞄準國家需求、瞄準全球環境變化的重要目標。”
我國商業航太火箭首次發射外國衛星
力箭一號11日衝上雲霄,送15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15顆衛星中包含一顆西亞國家阿曼的衛星,這也是我國商業航太發射的首顆國際衛星。
力箭一號是一型適用於中小衛星、中低軌道快速組網發射的中型固體運載火箭,曾創造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紀錄。此次發射的15顆衛星中,有一顆外國衛星——阿曼智慧遙感衛星一號,這意味著我國商業航太企業首次承擔國際市場的發射任務,體現了國際發射市場對於力箭一號的認可。
能夠承攬外國衛星的發射任務,代表火箭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據介紹,這顆外國衛星從確定參與本次發射任務到實施發射,總時間不足6個月,力箭一號技術團隊針對變化積極響應,及時完成了多項技術狀態的更改。
截至目前,力箭一號共將57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入軌載荷總品質超5噸。未來,力箭一號還計劃嘗試到海上實施發射,以及執行一些特殊軌道發射的任務,提高任務的適應性,從而更好地滿足衛星用戶的需求。
採用更大整流罩 提升火箭任務適應性
這次發射任務還有一大特點,力箭一號火箭採用了一個直徑3.35米的“大腦袋”,也就是包裹衛星的整流罩,用來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未來可以一次性發射更多衛星。
整流罩是包裹衛星的保護罩,此次任務發射的衛星對整流罩空間的要求更大,因此研製團隊採用了3.35米直徑整流罩。整流罩越大,也就意味著能夠裝載的衛星就越大或越多。
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史曉寧告訴記者,力箭一號火箭最大直徑2.65米,在火箭三級發動機處還有一個2米直徑的“細脖子”,採用3.35米直徑整流罩後就會顯得“頭特別大”,這對火箭的飛行也會産生一定影響,研製團隊在地面做了大量試驗來保證飛行的可靠。
多星分離技術升級 未來可發射一箭50星
火箭把衛星發射到預定的軌道後,衛星怎樣下車呢?這就是多星分離技術。此次任務,力箭一號火箭升級了多星分離技術,未來發射一箭多星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
“一箭多星”是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將多顆衛星送到預定的軌道。隨著我國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民用衛星領域,小型衛星批量發射、在太空組成星座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而這種多星發射對星箭分離有著很高的要求。
史曉寧稱:“我們這次針對多星發射任務,增加了一個星箭分離控制組合和星箭分離電阻盒。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分離時序,提供更多的分離採集能力,從控制系統上更好地適用這種多星發射任務。”
據介紹,有了這項技術的升級,再搭配大直徑整流罩,應用於未來的力箭二號、力箭三號等火箭上,可以適應一次發射超過50顆衛星的任務,參與我國後續大規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
史曉寧稱:“因為後面有堆疊式的發射,包括多星發射的任務,需求更多,所以可以適應未來更多的比如説一箭18星或者36星這種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組網發射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