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話,嫽扎咧!快來挑戰陜西話版繞密碼→
方言文化是維繫人們情感認同和身份認同的重要紐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我國是當今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十大漢語方言,各種小方言土語難以計數。
漢語之美,美在哪?中國之聲融媒體音視頻節目《鄉音密碼》,陪您傾聽鄉音,探尋方言的文化源頭;解讀鄉愁,揭開熟悉的家鄉話裏那些你不曾知道的秘密;寄託鄉情,記錄方言的發展和傳承。
陜西,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方言裏蘊藏著哪些獨特的歷史文化資訊?
在《鄉音密碼》第一期《我的家鄉在陜西》中,西北大學方言學教授高峰、陜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苗阜、陜西秦腔表演藝術家李小鋒、陜北説書人熊竹英等嘉賓與總臺主持人林溪、王筱磊一起,尋找陜西方言裏鮮為人知的密碼。
關中方言是不是“唐詩打開的正確方式”?
漢語包括十大方言區,陜西就佔了五大類。陜北主要是陜北晉語;中部主要是中原官話,也就是關中方言;陜南和四川相鄰,又有移民,所以多種方言並存,有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和西南官話。
△陜西省方言分區圖 西安外國語大學孫建華繪製
要想唱好秦腔,先要學會地道的關中方言。李小鋒演唱了秦腔傳統劇目《周仁回府》,還用秦腔演唱了一首唐詩。相聲演員苗阜更是連説帶演,力證關中方言是“唐詩打開的正確方式”。
為什麼有的唐詩用關中方言來讀就合轍押韻,更有韻味?高峰教授説,唐代寫詩時,韻腳必須是韻母相同或相近。北京話由於吸收了南方官話以及中原官話的一些字音,所以原本在唐音裏同韻的字用北京話來讀,就變成了不同的韻母,讀起來也就不押韻了。而在陜西話裏,唐音裏同韻的字仍然是韻母相同或相近的,自然就合轍押韻。
唐代的“普通話”是當時的長安話嗎?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當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唐代,很多人都以會説陜西話為榮。根據《唐史》記載,很多人的名條裏都會特別標注“擅秦音”。漢唐時期的長安話是當時的權威方言、首都方言,對周圍的影響很大。
但古代的普通話其實是通語和雅言。雅言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州音為標準音,歷代基本都是如此。從政府的運作、科舉考試到知識教育,都是以洛陽話為標準音。
在陜西,讓人快點兒會説“克裏馬嚓”,這個來自古突厥語的方言成語沿用至今;形容一個人的家裏亂七八糟,陜西人會直言不諱地説源於維吾爾語的方言成語“嘎達馬西”。2000多年前,隨著張騫通西域,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和世界産生了聯繫。以西安為代表的中原地區,也成為世界貿易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與北方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的痕跡,也通過語言展現出來,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陜西話有多雅?
在陜西,開口就是文化,張嘴就是歷史,一點不假。
陜西人口中的“咥”,聽起來好像有些粗魯,但很多人不知道,《周易》中“履虎尾,不咥人”就是這個“咥”字。吃了可口的飯胃裏覺得舒服,會説“滋胃”得很;心裏有了煩心的事,會嘆口氣説“頗煩”;吃飽喝足後在沙發上“葛優躺”的愜意,用陜西話説是“善ch岬n和”,這個“善”和《論語》中孔子評論韶樂時所説“盡善盡美”的“善”是一個字。在陜西,誇讚人或物特別好的時候,經常會脫口而出“嫽扎咧”,這個“嫽”在《詩經》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同嫽)兮”。
為什麼陜西話裏能保留這麼多古字?高峰教授説,關中話和陜北話能夠保留不少古語詞,原因不同。關中話因為曾經是權威方言,在和別的方言、語言接觸時,總是它在影響別的方言更多一些;陜北由於地理環境比較閉塞,語言發展相對較慢,很多古語詞因此得以保留。
陜西人有多愛陜西話?
不管是陜西籍作家還是陜西籍演員,都對鄉音情有獨鍾。他們用陜西話寫文章,用陜西話表演,也用陜西話唱歌。
比如黑撒樂隊,國內最早的方言樂隊之一,他們用自己熟悉的鄉音和年輕人喜歡的搖滾唱家鄉的故事。
“西安人的城墻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兒都不能不吃泡饃……”唱作人程渤智用西安方言創作的歌曲《西安人的歌》,也是紅遍網路。在他心裏,陜西話有著自帶旋律的特色,説完一句地道的陜西話,旋律仿佛就藏在抑揚頓挫之間,自成曲調,自帶美感。
年輕一代的陜西人,他們有著共同的願望,要“把秦始皇的口音發揚光大”。
閆妮要來出考題?“靈吉菩薩”把陜北的大風帶到了演播室?
回憶殺來啦!“瓜滴很”“婆西來海”“咥”......演員閆妮這陜西話一開口,就把《武林外傳》裏的“佟掌櫃”帶來串場了!一分鐘真能學會陜西話嗎?都需要掌握哪些“獨門絕技”?
在《鄉音密碼》節目中,“佟掌櫃”閆妮親自示範,把湯一喝、把門一關……“把字狂魔”來支招,把字句一用、倒裝句一説,輕輕鬆鬆拿捏陜西話。不僅如此,她還準備了隨堂考試,邀請聽眾朋友、網友朋友一起來説陜西話。
在國産3A遊戲《黑神話 悟空》裏表演了陜北説書的熊竹英現身演播室。這次,他不是無頭僧,而是手拿三弦,讓陜北的大風刮進了演播室。黃土高原的風到底有多威風?聽了熊竹英的演唱,答案自然揭曉。
陜西的biangbiang面全國有名,那您知道相傳biang字寄託著一個質子對家鄉深切的思念嗎?
到陜西不能不吃肉夾饃,但您知道陜西的這塊饃裏如今還能夾花幹,夾油條,甚至還能夾面皮了嗎?
陜西話和陜西人性格中的“生冷噌倔”有關係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鄉音密碼》節目中,嘉賓都將一一為您揭曉。
陜西方言的美,被寫進了千百首流傳千古的唐詩裏;陜西方言的雅,散落在三秦大地普通百姓的尋常日子裏;陜西方言的妙趣,是小小孩童們學會的第一首童謠,是朋友鄰里你一言我一語的諞閒傳,是吃完熱騰騰的羊肉泡饃,説一句“嫽扎咧”。
也許,這就是方言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