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致敬,共和國奮鬥者

2024-10-04 09:0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金秋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5週年華誕。這一刻,奮鬥的榮耀與激情交織,拼搏的精神與夢想共鳴。

  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一線,在黨的領導下,共和國的奮鬥者們勠力同心、開拓進取。他們的身影,定格成最美麗的風景,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磅薄力量。

  時光的印記裏,見證精神傳承

  3日清晨7時5分,G96次高鐵列車迎著朝陽駛出鄭州站,向首都北京飛馳而去。

  提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駕駛室內,全國勞模、國鐵鄭州局高鐵司機張毅全神貫注地望向前方。在他的操控下,“復興號”一路風馳電掣,平穩而行。

  10月3日,國鐵鄭州局高鐵司機張毅駕駛著復興號列車行駛在京廣鐵路線上(手機照片)。新華社發(許偉 攝)

  “每次出車都是考驗,每公里行程都是責任。”張毅説。擔任列車司機30餘年間,他安全行車累計400余萬公里。無數個假期,他堅守崗位,用心守護每一次出行。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禮讚勞動創造。

  回望75年,勞動精神一脈相承,奮鬥腳步從未停歇。

  “邊區工人”趙佔魁,在高達上千攝氏度的熔爐前揮汗勞動,從不叫苦叫累;大慶“鐵人”王進喜,立下“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金手天焊”高鳳林,先後為160多發火箭焊接過“心臟”,攻克了300多項技術難題,成為航太航空領域首屈一指的“大國工匠”;“人民衛士”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家三代在帕米爾高原守衛祖國邊境,在“生命禁區”為巡邏隊指向帶路……

  他們普通而不平凡,見證中國人勇攀高峰的堅定志向,折射出勞動者的精神品格。

  這是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拍攝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2024年9月15日攝)。新華社發(姬文志 攝)

  華北平原,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所在的工作空間裏,4個螢幕分別顯示著全球衛星雲圖、地面觀測圖、數值模式預報圖、雷達觀測圖像。30多年間,這位“大國工匠”堅持做好“一件事”:仔細觀察螢幕上複雜的雲圖,做好颱風預報,降低人民生命財産損失;

  西南地區,盧興福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裏,專業書籍高達3米多。28年間,這位全國勞模努力鑽研專業技能,以實際行動守崗盡責。國慶假期,身為南方電網貴陽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檢修一班副班長,他帶領工友,奔忙在變電檢修一線,“電”亮萬家燈火……

  10月3日,中建二局的建設者在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一處建築工地施工。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時代在變,奮鬥底色不變。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正是新時代奮鬥者的人生注腳。

  歲月的旋律中,譜寫奮進華章

  9月29日,人民大會堂,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人民工匠”許振超走上了授勳臺。從一名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的當代産業工人傑出代表,“振超效率”享譽世界。

  “感謝總書記的關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帶出更多創新型的大國工匠。”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許振超語氣堅定。

  總書記回應道:“好!我們這個國家就是要大幹!”

  許振超(左二)和團隊成員在山東港口青島港集裝箱碼頭研究傳統集裝箱橋吊的智慧化升級方案(2024年9月2日攝)。新華社發(閆軍 攝)

  2022年4月27日,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75年來,一代代中國技術工人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在時代的洪流中匯聚起強國建設的堅實力量。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開發院試製車間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數控機床技能師時敬龍,用自己研發的刀具在一塊僅5張紙厚度、材質脆若鉛筆芯的板材上“繡花”。

  “這是我們試製的第三代燃料電池雙極板,長度增加三分之一,厚度再降0.1毫米。瞄準‘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目標,精益求精是我們每時每刻的追求。”時敬龍説。

  潛心研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耕地品質提升技術,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的田間地頭,“最美職工”、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王慶安躬身農田30餘年,是遠近聞名的“土專家”。

  2006年至2023年,他連續主持實施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070.6萬畝次,主要糧食作物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共增産糧食28.4萬噸,總增收節支6.42億元。

  扎紮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勞動。75年來,在新中國奮進的腳步裏,勞動和奮鬥是最強勁的脈動。

  李振聲院士在介紹河北海興鹽鹼地治理的前後對比照片(2014年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李振聲耕耘田野70餘年,只為“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榮獲“經濟研究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的張卓元將經濟理論創新紮根于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晉藩年逾九旬,仍舉著12倍的放大鏡潛心研究中國法制史;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的趙忠賢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半個世紀聚焦超導研究……

  張晉藩教授在中國政法大學海淀校區圖書館薊門法史書苑(2024年9月13日攝)。新華社發(盧雲開 攝)

  “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練就真本領,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專一行,做到敬業勤業精業,努力成為善於幹事創業的崗位能手、行家裏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勞動者指明瞭奮進方向。

  趙忠賢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懸浮現象(2017年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時代的腳步中,夢想揚帆起航

  咣!咣!國慶假期,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車間內,火花飛濺,鍛壓聲不絕,水壓機把一個個燙得發紅的鋼錠塑成各類鍛件。

  “國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我們要堅守技能報國初心。假期裏,我們要用奮鬥向祖國獻禮。”全國勞模、該鍛造廠副廠長劉伯鳴身著厚重防護服,全身已被汗水浸濕。

  夢想為舟,奮鬥作槳;征途漫漫,唯有奮鬥。

  “75年來,我國發展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現在,全黨全國人民正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要更加團結、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幹,創造新的更大輝煌。”日前在甘肅蘭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堅定有力的動員令。

  放眼神州,萬千勞動者胸懷強國之志、錘鍊強國之技、勇建強國之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拼搏奮進。

  10月3日,中建五局的建設者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C塔項目建設現場施工。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齊魯大地上,我國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建設穩步向前推進。

  國慶假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鐵十四局項目部工區經理褚良智盯守一線,緊張協調隧道箱涵的生産和品質把控工作。“穿黃隧道是萬里黃河之下首條採用單洞雙層設計的隧道,採用直徑達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開挖,這種特大斷面對隧道的施工建造、管片預製及成型品質控制、安全下穿懸河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10月2日,中鐵十四局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工區經理褚良智在測量鋼模平整度。新華社發(趙榮發 攝)

  這名成長于多個國家級重點工程一線的“90後”有一個夢想,要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好這一重大工程,為建設高品質隧道注入青春力量。

  有夢的人生才精彩,奮鬥的時光最美麗。

  從生物特徵識別、智慧視頻分析到語音識別與合成、自然語言理解,再到AI大模型……“大國工匠”、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彭菲向著演算法的極限不斷發起挑戰。

  歷時十多年研發出能夠解決高飽水病害的工藝,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研究館員吳順清頻繁奔波在考古現場。“做好文物保護,靠眼、靠手,更靠一顆熱愛之心。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文物的真容。”這是一名匠人的夢想。

  10月2日,湖南省益陽市南縣麻河口鎮蔡家鋪村村民開展水稻機械收割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奮鬥新時代,為人民的生活更幸福;奮進新征程,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每一個追夢者的身姿,都將鐫刻在歷史的畫卷上。每一滴奔跑中流下的汗水,都將澆灌出閃耀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