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中國行丨衛星遙感監測、綠色環保材料……齊長城保護有了“智慧幫手”

2024-09-26 18:2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天(2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將在北京延慶開展“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40週年活動,專家學者就新時代長城保護和利用的相關話題進行交流和研討。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其中,齊長城是最古老的一段,始建於春秋時期。隨著考古探源和保護修繕工作不斷推動,新材料、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古老的齊長城正在煥發新生。

  總臺央視記者 任梅梅:這裡是距離齊長城起點800米左右的位置,針對齊長城的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正在進行當中,在我身後考古人員正在進行清理地層的相關工作。

  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

  揭示齊長城更多歷史

  齊長城起點位於山東濟南長清區,此次考古於今年5月份正式啟動,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左右。考古人員通過對探方土層的發掘,在齊長城北側發現了一個古代聚落,並出土若干陶片。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齊長城考古領隊 張溯:它跟齊長城又有道路相連接,還發現了一些紅燒土、灶之類的跟生活相關的遺跡,所以我們推斷它是跟齊長城防禦相關的軍營性質的聚落。

  齊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修築長城的國家。作為一項龐大的線性軍事防禦工程,齊長城凝聚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在建造設計上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點,能攻易守。

  綠色環保新材料

  科技助力齊長城保護修繕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所築長城中現存遺跡較多的一處長城,如何科學保護和修繕,當地也進行了探索。在齊長城起點,這裡的夯土遺址已經被一層特殊材料嚴密保護了起來。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技術與修復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房立民:用天然的石材廢品廢渣進行再利用,進行融合,形成了一種無機文物保護,也就是物理性保護,一種新材料,它不破壞文物本體,重量輕,容易安裝。

  智慧巡護系統

  科技守護千年古韻

  不只新材料,近年來山東出臺《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依據齊長城在沿線7座城市的長度和巡護任務量,共設置了860名公益巡護員,每天一次對齊長城進行巡護。在齊長城淄博段,記者看到,現在巡護員們還有了“智慧幫手”。

  齊長城巡護員 韋良如果沒有大風大雨和極端惡劣天氣,我們都是每天來巡護一趟,每趟大約需要3至4個小時。如果發現自然災害或者人為造成的損壞,我們會立即拍照上傳。原來的時候得在本子上登記,現在方便多了,發現問題及時彙報。

  該系統具備軌跡自動記錄、資訊實時查詢、數據自動統計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巡護效率和品質。而除了智慧巡護系統之外,衛星遙感監測在齊長城的保護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安全管理與科技部主任 范仲有些地段山比較高,巡護員到達率可能不是太理想,尤其是在雨雪天氣,是登不到山頂的。我們充分運用了衛星圖片對比功能,通過圖片的變化,會比較明確地發現齊長城周邊的變化,提高了我們巡護的視野。下一步我們可能會充分使用無人機,包括一些地理資訊相關的最新數據,補充和完善我們的巡護系統。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