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中國行丨歡迎“回家”!這些新晉世界遺産地準備好了

2024-09-25 08:4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秋風起候鳥歸,從9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份,大量候鳥從繁殖地出發,向南方溫暖地區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這五處的新晉的世界遺産地正在為迎接鳥兒的“回家”做準備。

  近期,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的秋季環志工作拉開了帷幕。早上4點,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哨”非遺傳承人——金偉國,帶著徒弟3人來到東灘濕地,通過事先鋪設好的翻網捕捉候鳥,這些候鳥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東灘濕地是它們遷徙途中的重要“轉机站”

  捕獲到的候鳥被帶到野外臨時科研站,科研人員給鳥兒的左脛戴上金屬環,右脛戴上黑白分明、刻有字母或數字的塑膠旗標,並將鳥兒身體的重要數據一一測量記錄入檔案。

  科研人員通過環志可以了解遷徙鳥類的行動蹤跡、國家地區、性別年齡等資訊,一隻鳥一個編碼,相當於為候鳥辦了本“東灘”護照,供野外觀察鑒別其身份

  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宣傳教育科副科長 袁賽軍:長趾濱鷸,編碼是C496602,從羽毛上看這個鳥是成鳥,顏色比較淡,説明它磨損得比較厲害。這個鳥從西伯利亞到崇明東灘,大概六七千公里,它們在這裡停歇兩到三個月時間,然後到澳大利亞一帶越冬,整個路程1萬多公里。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大量猛禽南遷越冬的首選路線。今年秋季的護鳥專項行動和秋季猛禽監測工作也已經拉開序幕。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王小平:從今年的8月25日開始就啟動了老鐵山秋季猛禽的監測,去年全年監測赤峰鷹6000多只。今年到現在監測到16000多只,多了將近1萬隻。

  上海崇明東灘、山東東營黃河口、河北滄州南大港、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和丹東鴨綠江口這五處新晉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候鳥棲息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上最重要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據了解,棲息地內長江、黃河等多條大江大河帶來的豐富營養和物質,為遷徙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資源和能量補給,支援它們完成後續的遷徙。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申遺技術團隊負責人 雷光春:有一些鳥類在整個遷徙過程中通過一個星期的遷徙,將近8000公里,把體內的脂肪全部耗盡,甚至它的器官都消化掉。所以這些地方的這個棲息地的品質、食物資源是遷徙候鳥生存的關鍵。保護好它的棲息地對整個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新納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是全人類共有的自然文化瑰寶,此次申遺的成功也是對我國遺産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工作的肯定。

  (總臺央視記者 葉蕾 譚言 陶澤文 蘇澤豐 崇明臺)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