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小學如何提升網路安全教育有效性

2024-09-18 16:21: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字號

  近日,2024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以“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為主題,于9月9日至15日在全國範圍舉行。當前,數字時代我國社會和國民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路。

  同時,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資訊科技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資訊社會責任。其中,網路安全教育正是資訊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小學加強網路安全教育,是落實新課標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面對數字技術的不斷加速迭代,我國中小學網路安全教育呈現形式多樣的發展趨勢,但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急需從專題導向建設向問題導向建設轉變,加強各學段的有效銜接和貫通,教學上具體表現為具有系統性、連貫性、實踐性。

  系統性強調教育內容應按照各學段教學規律進行,既要避免內容重復,又要保證教育深度和廣度逐步提升;連貫性強調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和以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為目的;實踐性強調教育策略要兼顧理論教育和實踐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網路安全的基礎知識,還應涉及網路安全的實踐能力。基於此,推進中小學網路安全教育過程中,需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發力點:

  一是抓好網路安全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螺旋上升設置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教育內容上契合學生階段性的認知規律。小學生的認知處於感性階段,教育內容應集中于傳統安全觀中易於理解感知的基礎知識,引導他們認識網路世界中的潛在風險,如設置複雜密碼、不點擊不明連結等基礎網路安全技能;中學生已具備對網路安全問題初步理性認識的能力,教育內容應以現場觀摩、場景模擬、親身感受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網路詐騙等行為的危害;高中階段網路安全教育可適當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增加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課程,可通過開設網路安全相關課程、實驗和項目,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此外,網路安全法律法規教育也需要根據國家課標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內容設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網路安全的社會責任和法律後果。

  二是做好網路安全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數字時代,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行為提供優質網路安全教育資源。一方面,整合全國優質課程資源。目前,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已經具有較為完備的網路安全教育基礎,教師可以借助平臺資源,因地制宜,創新教案編寫和教學設計,實現網路安全教育內容生活化、實踐化。另一方面,利用數字化手段建構融合多個場景的綜合教學場域,比如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之間共用網路空間,在育人過程中實現教育過程的貫通,以課程體系為支撐,契合學生成長需求,實時提供更加科學化、個性化的網路安全教育資源,實現資源供給智慧化支援。

  三是創新教學方式打通育人鏈條。在堅持教學方式連貫的基礎上,遵循學生認知層次和心理特徵,選擇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方式的創新性、互動性、實踐性。

  小學階段,教師應注重運用啟髮式教學,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享受成長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網路安全內容的興趣,並初步形成對網路安全領域的籠統印象;中學階段,教師運用“5G+VR”技術等實施情景體驗式教學方式,增強交互體驗,拓寬學生對網路安全的認知領域,奠定學生網路安全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後續實踐創新提供學理性支撐;中學高年級特別是針對有資訊學特長的學生,教師應以當前網路安全問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有深度的探究,輔之以虛擬倣真訓練、AI互動式問答、沉浸式體驗教學、全息投影等技術實現虛實融合的學習空間,不斷積累學生的實操能力。

  此外,針對高年級學生,鼓勵其參與網路安全競賽和實踐活動,在提升他們實戰能力的同時,培養其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網路安全領域選拔更多專業人才。

  四是加強科研聯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數字時代,網路安全教育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數字素養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培訓上更需要突出科研聯動。

  首先是依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梳理網路安全教育備課素材、案例,通過集體備課、骨幹教師示範課研討、教學專題研修等多種教研活動,協助任課教師診斷自身問題,不斷突破教學瓶頸。其次是發揮大中小學教師各自優勢,形成科研聯動機制,以科研項目為載體推動學科間、學段間協同發展。大學教師發揮科研能力和專業優勢,鑽研理論前沿問題,提高教學內容的理論性和可信度;中小學教師發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的特長,為科研課題發展、課程教學示範提供實踐經驗,將具備深度和高度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