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激蕩網際網路向上向善之力,這場論壇資訊量很大!

2024-08-29 18:07:00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字號

  當前,網際網路日益成為文明交流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渠道,如何通過網路凝聚正能量,在網上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對話合作,已成為重要課題。

  8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中國新聞社承辦,中國新聞網、成都日報社(錦觀新聞)、百度公司協辦的2024年中國網路文明大會網路正能量分論壇在成都舉行,中外嘉賓圍繞“匯聚網路正能量 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主題展開探討。

  8月28日,2024年中國網路文明大會網路正能量分論壇在成都舉行。

  01

  共情共鳴:

  探索講好中國故事新範式

  隨著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國際輿論場也在經歷格局之變、話語之變、攻守之變。面對新形勢新特點,如何不斷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變得尤為重要。

  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記者 張浪 攝

  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表示,借助網路生動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是主流媒體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中新社、中新網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國家形象精品工程,注重在“巧表達”中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構建國際輿論統一戰線,注重在“他視角”中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機遇;講好文明交流互鑒故事,注重在“軟著陸”中提升國際傳播親和力與實效性,把“我的故事”變成“我們的故事”“世界的故事”。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劉曉鵬。記者 張浪 攝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劉曉鵬認為,壯大網路空間正能量,首先要注重發揮網路空間思想引領作用,精準把握網民資訊接收方式新變化,打造更豐富的網路內容形態;其次要努力在服務與互動中同網民達成資訊、情感、價值的共同體,在共情共鳴中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同時要更新傳播語態,用人格化表達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並積極探索最新技術,打造更多智慧化時代的網路精品內容。

  成都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成都日報社黨委書記高齊強。記者 張浪 攝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關鍵在於深刻把握中國故事的深層邏輯。”成都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成都日報社黨委書記高齊強表示,要敏銳捕捉時代背景下社會民生的進步,用生動鮮活的城市故事,鞏固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勾勒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展現日新月異的中國形象。近年來,成都日報社全面構建“成都日報+錦觀新聞”時政新媒體傳播矩陣,將新聞報道重點落在基層,推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作品。

  百度集團總編輯李小鳴。記者 張浪 攝

  百度集團總編輯李小鳴以“蘇軾智慧體”為例,介紹如何通過大模型技術實現與古人的跨時空對話,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他表示,當前智慧體涌現多種玩法,形成傳播新生態、新矩陣,如院士通過智慧體向農民傳播新知,各地文旅通過智慧體介紹美景人文、煙火風味等。李小鳴表示,百度將不斷探索技術賦能傳播,在正能量大潮中激蕩創新的浪花,探索網路文明新圖景。

  02

  出圈出海:

  讓更多中華文化深入人心

  網際網路深刻改變著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方式,一個個具體的“好故事”通過網際網路贏得共鳴,世界也由此讀懂一個絢爛多姿、立體豐富的中國。

  騰訊公司副總裁蔡光忠。記者 張浪 攝

  當下,如何進一步以網際網路奏響正能量?騰訊公司副總裁蔡光忠談到,一是利用平臺資源,擴大正能量的觸達半徑;二是豐富內容層次,打造正能量的多元聲部;三是推出精品力作,搭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四是借助前沿科技,探索面向未來的正能量傳播。他表示,未來需要以更強的緊迫感,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動權,不斷推進數字化賦能,為正能量的傳播注入新動能。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興蓉。記者 張浪 攝

  讓文化‘活’起來,才能讓城市‘火’起來。”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網信辦主任楊興蓉通過“騎駱駝,‘堵’出來的影視大片”“演唱會,‘唱’出來的西北浪漫”“老馬家,‘澆’出來的舌尖美食”三個“出圈”的網路話題,講述了特色文化對城市名片打造的重要性。敦煌如何讓“網紅”變“長紅”,讓“流量”變“留量”?楊興蓉總結道:“千言萬語,不如走心一次。追逐流量,不如升級服務。奪人眼球,不如提升內涵。”

  追光動畫總裁、《長安三萬里》監製于洲。記者 張浪 攝

  去年,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掀起傳統文化熱潮。追光動畫總裁、《長安三萬里》監製于洲介紹,他們希望在尊重歷史的同時,以具有高度藝術表現力的動畫電影形式,向當下的年輕觀眾、家庭觀眾講述他們的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自信和精神力量。他認為,一個文化精品不僅要取得商業成功,還要有藝術高度和文化影響力。

  河南衛視總編室主任、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總導演徐娜。記者 安源 攝

  談及如何發掘和傳承傳統文化,河南衛視總編室主任、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總導演徐娜説,要用敬重態度挖掘傳統文化,用創新表達弘揚傳統文化,用潮流手段激活傳統文化,用延伸轉化拓展傳統文化,吸引年輕人參與並成為中華文化的接受者和傳播者,用正確的價值觀、青春向上的奮鬥精神來陪伴、溝通和引領年輕一代。

  03

  相親相通:

  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傳播正能量

  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在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當下,青年人以其充沛的活力、友愛的姿態,成為不同文明交流的使者。

  全國青聯港區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記者 張浪 攝

  “我的工作是立法會議員,我也會在網上做一個博主,接觸年輕人。”全國青聯港區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認為,在網路平臺上爭奪話語權非常重要,網上需要有更多講述中國故事的KOL。她談到,接下來會繼續做“內外兼備”的香港青年,“對內”繼續耕耘積累已久的民生領域議題;“對外”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中國日報社高級記者、新時代斯諾工作室核心成員聶子瑞。記者 安源 攝

  “我是老外,但我不見外”,中國日報社高級記者、新時代斯諾工作室核心成員聶子瑞分享,18年前他從美國來到中國,做了很多之前無法想像的事情,如為青藏高原的學生通電,成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者,並成為新時代斯諾工作室的核心成員等。在他看來,講好中國故事不簡單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人生使命。他期待更多人來到中國,創造他們自己的“中國記憶”,講述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

  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愛看中國》欄目主編愛麗克斯波茲達耶娃。記者 張浪 攝

  “作為在中國生活8年的外國人,我希望通過我的視頻和文章,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講述更多繽紛多彩的中國故事。”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愛看中國》欄目主編愛麗克斯波茲達耶娃表示,她通過採訪參與了很多重大活動,站在外國人的視角,記錄中國偉大的發展歷程。在她看來,各國民眾間的理解和友誼非常重要,是國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四川屬地短視頻博主萬潔。記者 張浪 攝

  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喜愛。作為一名國風博主,萬潔表示,“小萬姑娘”IP堅持用“小切口”講好“大故事”,把漢服和傳統文化從博物館、陳列廳帶入大眾視野和尋常生活。在她看來,自己不僅是網際網路內容生産者,也是網路文明實踐者和維護者。她期待,未來有更多人用更多方式讓世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當天,論壇還發佈了2023年網評工作“創四優”競賽活動成果,進行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系列活動成果展示及啟動儀式。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