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輿論大變局下,各方齊聚共議創新出海

2023-09-22 09:3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持續演進之中。激烈的大國博弈和地緣衝突,對國際格局産生重大影響的同時,國際輿論場也在經歷格局之變、話語之變、攻守之變。面對國際傳播的新形勢新特點,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中共二十大對新時代的國際傳播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9月2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新聞社建社70週年賀信一週年之際,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的“創新國際傳播 講好中國故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部門、國內外媒體、高校智庫的各方人士齊聚一堂,共論創新國際傳播之道,助力更多中國故事“破圈”“出海”。

  以下為部分嘉賓觀點摘錄: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表示,一年來,世界之變仍在加速演進,中國之治又錨定了新的航向。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上,國際傳播工作面臨著很多新挑戰,擔負著更為重要的新使命。他表示,新時代的國際傳播要探索文明敘事,拓寬國際傳播領域;堅持融通中外,增強國際傳播效能;廣交天下朋友,凝聚國際傳播力量。

  中央統戰部僑務事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充滿挑戰,國際傳播遭遇的“痛點”仍然存在,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依然嚴峻。他指出,進一步提高國際傳播能力,進一步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要以時代為畫卷,書寫好中國故事;以世界為舞臺,展示好同心圓故事;以文化為主軸,講述好文明互鑒故事。

  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在闊步邁向網路強國的征途中,我國在網路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持續增強。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網路國際傳播工作既迎來寶貴機遇,也面臨複雜形勢和艱巨挑戰。他認為,做好網路國際傳播要彰顯中國精神內核,探索話語表達創新,推動傳播渠道拓展,強化技術應用賦能。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

  讓人工智慧賦能國際傳播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表示,當前國際傳播範式面臨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巨大衝擊和巨大變化,一方面為新時代國際傳播賦能,另一方面也帶來更多挑戰。她指出,要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推進優質國際傳播內容生産,善於演算法、觸達受眾,建設跨國、跨文化數字平臺,影響國際傳播的話域、場域,同時加強人工智慧內容生産治理,提升人工智慧主體識別技術,增進多媒體內容鑒別水準,培養公共人工智慧素養,清朗國際傳播內容格局。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王志教授:

  精準有效的國際傳播需“一題一策”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王志教授認為,當今時代,大國博弈加劇帶來輿論格局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輿論生態變化,國際傳播面臨新形勢。在他看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深入融合,在國際輿論場上,美西方針對中國的議題設置也變得越來越具象,從政治領域滲透到經貿、文化、科技、氣候、民族、宗教等多領域。他表示,新時期,精準有效的國際傳播途徑需要“一國一策”精細化策略,也需要“一題一策”的定制化策略。

  北京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

  話語權爭奪成為新時期國際競爭的焦點

  北京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談道,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矛盾交替出現,不斷升級。“由於西方大國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依然居於主導地位,他們的話語霸權不會輕易被撼動,新興發展中國家進行話語權爭奪必將經歷漫長和曲折的過程。”她表示,發展中國家的種種努力是為了打破西方大國在資訊傳播領域中一統天下的格局,形成輿論突圍,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雖然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場上依然處於弱勢,但作為一種新興力量,它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

  以文明敘事構建理解橋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指出,當代中華文明更多展現出時代性的敘事,它會以創新性視角作為一種文明敘事展開。文明對話需要構建積極場景,包括共同的歷史場景、發展場景以及挑戰場景。有了積極的場景之後,還需要有效的話語。他認為,要構建文明理解的積極內容,一定要盡可能推動國際傳播過程中,更多以案例分享,挑戰分享和風險分享的方式來表達其中的內容。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

  生活方式美學國際傳播價值潛力巨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指出,從宏大敘事到微觀個體,從新聞零售到價值躉售,跨文化傳播已經到了至深、至難之處。他認為,生活方式的美學可以把普通人單純用個體眼光看到的美感,放大為群體生活方式的美學。在由生活方式美學推動的國際傳播中,可以重構國外受眾的感覺、知覺和表像,進而改變群體的認知、態度和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傳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

  國際傳播應該是全球的,沉浸的,融合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傳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認為,當前,國際資訊流開始發生轉變。文明的互鑒,文明的交流,這是不可擋的趨勢。她表示,網際網路是去中心化的,傳播技術和模式的變革帶來國際傳播的轉向,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國際傳播中來,任何人在手機上説一句話、發一條內容都會影響整個全球傳播生態。因此,要提升全民的國際傳播素養。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線上總裁范建平:

  堅持“以終為始”,增強國際傳播實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線上總裁范建平表示,我們在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國際傳播時,首先需要明確“為什麼”,達到什麼目的,而且要不斷問“為什麼”,找到最終目的。“明確了最終目的,才能對傳播與否、傳播什麼、採取什麼形式和方式傳播、傳播對像是誰等問題做出明確回答,採取恰當做法。”他説,做國際傳播,需要堅持“以終為始”。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鄭華衛:

  利用新聞漫畫做好輿論鬥爭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鄭華衛認為,現在漫畫已成為一種成熟的、國際化的藝術形式,國際主流媒體都非常重視新聞漫畫的應用。國際上有很多種語言,每次翻譯都有可能出現傳播折扣,而漫畫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性語言,不需要翻譯基本上就可以看懂,而且老少咸宜,擴大了受眾的範圍,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他表示,有很多國際上有輿論的鬥爭,我們可以以筆做槍,通過漫畫突破西方的傳播壁壘,達到“一針見血”“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國際媒體製作人翠花:

  用全球化思維和方式講述中國故事

  國際媒體製作人翠花表示,中華文化“走出去”,要提高跨文化知識和素養;“走出去”的同時也要“走進來”;提升人文感,加強對生活方式的傳播。她認為,要加強講述人文現代化進程的故事,並鼓勵年輕人展示他們眼裏的中國文化是什麼樣子的,多讓他們去拍短視頻,用他們的自媒體講述中國故事。同時,外國遊客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給他們的同胞展示的中國是最真實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