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2023-07-15 08:3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7月14日是大運會火炬傳遞成都站的第三個傳遞日,傳遞活動在五所高校舉行。第一站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大運會火炬“蓉火”在這裡被點燃。隨後,火炬傳遞來到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四川農業大學溫江校區和成都工業學院,由來自體育、民航、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的152名火炬手共同完成了14日的火炬傳遞。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自6月10日開啟,已完成在北京、哈爾濱、深圳、重慶、宜賓五座城市的高校傳遞。

  在成都街頭遇見志願服務小站

  在高校傳遞火炬,大運會與大學生的距離更近了。大運會的精彩,不光在賽場,整個舉辦地都是舞臺。隨著成都第31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臨近,上千個城市誌願服務小站投入運作,它們佈局在大運場館周邊、商圈景點、交通樞紐等重要區域,提供便民諮詢、賽事推廣、城市宣傳等服務。我們的記者探訪了最新投用的一個小站。

  這天成都下起了大雨,在成都市高新區的這個志願者服務小站,志願者達洼卓瑪早早地準備好了雨具,還貼心地多備了幾條毛巾。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城市誌願者達洼卓瑪:來的人大部分都是有一些應急的需求,來躲雨,或者來借傘,像年齡大的人,我們可能還幫他去叫車,把他送到想去的目的地。

  除了這些應急需求,小站還有城市推廣的功能。這個小站內就配備有賽事直播顯示屏、文創産品、競賽日程表、應急急救包等設施設備,營造青春、活力、友好的志願服務場景。此外,一些外籍人士也在這個小站周邊工作生活,他們同樣被大運會的氛圍感染。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城市誌願者達洼卓瑪:記得上一次還有一個外國遊客向我諮詢關於大運會的問題,他就説大運會是在什麼時間,在哪個地方來舉辦,然後在哪個地方可以買票。在這個小站裏邊,我們也有關於大運會介紹的一些手冊,同時還有像這些書籍,能夠來傳遞我們的天府文化,能夠把我們成都的一些生活特色介紹給國際友人。

  在被選為志願者之前,達洼卓瑪的日常工作其實是文化商業街區策劃人,與大運會賽事志願者不同,他們這些大運會城市誌願者服務的對象更多是場館和賽事以外的人群。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城市誌願者 達洼卓瑪:作為城市的志願者能夠服務到我們周邊的一些居民,包括遊客,也是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的。

  獎牌和綬帶設計背後的故事

  來自世界的期待與祝福,是對成都的鼓勵,是對中國的喝彩。今天,世界期待中國;明天,中國必將驚艷世界。種種驚艷,有的就藏在細節裏,比如獎牌。在成都大運會上,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獎牌與綬帶是如何精心設計出爐的?一起來了解。

  獎牌是每個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展示舉辦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在本屆大運會獎牌的設計上體現出充滿歷史底蘊的“文藝范兒”。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首先,這獎牌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蓉光”。取自成都的簡稱“蓉”,諧音為“榮光”,寓意榮耀、光彩,寄託了對大運健兒在成都青春展翅、乘夢而行的美好期許。

  太陽神鳥托舉夢想 中華元素組成時光墻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再來看圖案。獎牌正面設計賦予“太陽神鳥”羽翼幾何感,與賽會會徽“U”呼應,猶如神鳥,振翅欲飛,寓意守護夢想,自信昂揚飛往多彩未來。同時,在幾何扇面嵌入一塊包含多種中華文明代表元素為底紋的絢麗時光墻,以呈現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輝煌和演變歷史。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獎牌設計師周穎: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成都古蜀文明,所以我們找了一下,原來“蜀”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上是有的,所以於是乎我們想了一個特別好的一個概念,就是用天府之國的這個蜀國文化的“蜀”字去展現一個從文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到宋体,我們這樣來一個展示。

  嵌入紅色琺瑯 象徵青春與堅毅

  獎牌背面更注重色彩的呈現,因此設計嵌入了一塊紅色琺瑯,加入成都城市建設剪影,展示中華悠久的文明歷史和成都深厚的人文底蘊,旨向全球大運健兒們展示成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氣質。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獎牌設計師周穎:因為琺瑯的顏色是非常亮麗的,就是它非常有那種青春的感覺。另外一種就是琺瑯它是很持久的,我們也是想表達運動員要有堅毅的這種精神。

  傳承千年非遺 獎牌綬帶使用蜀錦織造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獎牌都會配有綬帶。本屆成都大運會的獎牌綬帶也獨具匠心,還創新使用了傳承千年的蜀錦織造技藝,讓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變成了可以觸摸的“蓉光”。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所長胡光俊:蜀錦的織造技藝是古代科技,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是我們20世紀90年代以前使用的機型,從那個小花樓木織機演變到了這種機型。這次成都大運會的綬帶就是這兩台織機生産的。

  克服重重製作難題 傳遞優秀傳統文化

  創意無限的背後,綬帶設計製作中也面臨很多突如其來的難題。比如,蜀錦織造難以實現雙面同紋,無法滿足大體聯設計標準。為此,設計團隊設計出紅色雲紋圖案的背面圖,將其裝訂在一起。不過,這樣又導致綬帶不能順利穿過獎牌的隱形介面。為此,設計團隊通過降低綬帶厚度和擴寬獎牌介面口徑,解決了難點。

大運知多少?走近獎牌、綬帶、街頭志願服務小站背後的故事

  成都大運會獎牌綬帶設計師馬麗娃:那麼我們説這個體育賽事它其實是一個橋梁,我們覺得通過這樣的一個青年人的盛會,把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用一個肉眼可見的形式把它傳遞出去,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一個形式。

  “公園城市”動起來!

  如果説競技體育屬於體育場,那麼大眾體育則可以無處不在。成都作為我國第一個公園城市示範區,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露天體育場,在這裡,運動有多麼自由,這個夏天就有多麼火熱。大運臨近,心向成都,活力中國,一起動起來!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