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建設網路強國 助力民族復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網信事業發展述評

2023-07-13 21:3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當今時代,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資訊化浪潮席捲全球,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從資訊化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出發,重視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治理網際網路,統籌推進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事關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擘畫了建設網路強國的宏偉藍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網路大國闊步邁向網路強國。

  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吹響建設網路強國時代號角

  2023年7月6日下午,正在江蘇南京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紫金山實驗室,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

  在資訊化浪潮中應運而生的紫金山實驗室,面向網路通信與安全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基礎性研究。了解到這個團隊通過推進關鍵技術攻關,不僅實現傳輸速率、系統效率大幅提升,還實現了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

  一名女士經過紫金山實驗室展廳入口(2023年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要把握機遇、再立新功,一心一意做好這件事。黨中央會關注和支援你們。”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令在場同志十分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對網路安全和資訊化事業的關注和支援一以貫之。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考察時作出這樣的重要判斷:

  “現在人類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産、生産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從全球看,世界大國均把資訊化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圍繞網路空間發展主導權、制網權的爭奪日趨激烈,網際網路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資訊革命時代潮流發生歷史性交匯。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同時,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還存在“受制於人”的問題,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這是必須抓住的歷史機遇,更是必須面對的變革挑戰。

  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進入第20個年頭。當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

  “我國網際網路和資訊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路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路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佈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

  從“網路大國”到“網路強國”,一字之變,意味深長,引領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邁入全新的歷史時期。

  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訊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在河北省滄州市婦幼保健院,網路安全宣傳志願者向人們宣傳網路安全與日常生活的關係(2022年9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民 攝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從召開重大會議到出席重要活動,從國內考察到出國訪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準確把握資訊時代的“時”與“勢”,緊密結合我國網際網路發展治理實踐,系統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網路強國、怎樣建設網路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網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牢前進方向,強調“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堅持黨管網際網路,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網信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人民至上,提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推進網路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聚焦核心技術,要求“加快推進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強調“我們要掌握我國網際網路發展主動權,保障網際網路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圍繞網路安全,明確“加快增強網路空間安全防禦能力”,提出“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一家參展企業代表在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網路安全博覽會上介紹量子加密對講(2022年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著眼人才培養,闡釋“網路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路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流,是難以成功的”;

  ……

  一系列深刻精闢的論斷,一整套著眼長遠的部署,成為建設網路強國的行動指南。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建設網路強國。

  新理念引領新實踐,新戰略開啟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網路強國的壯闊圖景徐徐鋪展。

  謀深慮遠、運籌帷幄,指引網信事業高品質發展

  2018年4月,北京,黨和國家歷史上首次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召開。

  “我們必須敏銳抓住資訊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維護網路安全”“發揮資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主動參與網路空間國際治理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科學分析了資訊化變革趨勢和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引領下,關於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並深入實施,我國在建設網路強國征程上闊步前行。

  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2013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高度,作出深刻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依法加強網路社會管理,加強網路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網際網路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做這項工作不容易,但再難也要做。”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重視網際網路法治建設,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作”;

  針對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提出“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品質和水準有一個明顯提高”;

  強調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要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

  大力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指示“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要求通過網路凝聚共識,明確“必須下大氣力做好人的工作,把廣大網民凝聚到黨的周圍”;

  ……

  突出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基本建成,網路生態持續向好,網上正能量更加強勁、主旋律更加高昂,黨的聲音成為網路空間最強音。

  推動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發揮資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考察調研,強調面對資訊化潮流,只有積極搶佔制高點,才能贏得發展先機。

  資訊化、數字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大事。

  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資訊技術和産業發展程度決定著資訊化發展水準。

  2018年4月22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2021年10月18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主題正是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做好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加強形勢研判,抓住機遇,贏得主動。

  從支援技術研發,到繁榮發展網路文化;從建設良好的資訊基礎設施,到培養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資訊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取得突破,資訊為民惠民成效顯著。

  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推動建立網路安全體系——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把網路安全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為推動我國網路安全體系的建立,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指明瞭方向。

  “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網路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深刻洞悉網路安全的主要特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針對性部署安排。

  在2017年2月17日召開的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談到“要築牢網路安全防線,提高網路安全保障水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強化網路、數據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列入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一部分……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我國全面築牢網路安全和數字安全屏障,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

  主動參與網路空間國際治理進程,推動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從2014年起,浙江烏鎮這個江南小鎮,每年都會吸引世界的目光。

  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2022年1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自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舉辦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9年或進行主旨演講,或發表視頻致辭,或向大會發來賀信,以不同形式關心大會舉辦工作。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在主旨演講中,總書記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命題,指出“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

  在浙江烏鎮舉行的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拍攝的“EAGLE 6G:面向6G無線高速接入原型系統及測試環境”發佈現場(2022年1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網路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新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正是順應時代之變、回應世界之需的中國方案。

  在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推動下,這一理念主張不斷豐富發展、落地生根。關於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新時代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實踐中取得一系列成就,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為各國一道攜手邁向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指明瞭方向。

  人民至上、為民造福,億萬人民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

  2020年4月20日傍晚,秦嶺深處,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木耳展銷中心迎來了一位“特殊帶貨員”。

  直播臺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著手機鏡頭點讚——“小木耳、大産業”。

  柞水木耳火了!2000萬網友涌進直播間,20多噸木耳秒光。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推動網信事業迎來新發展、新飛躍,網際網路成為惠民、利民、便民的一大“利器”,億萬人民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是更加強勁的增長動能——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産力和新的發展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完善數字資訊基礎設施體系,統籌推進5G、IPv6、數據中心、衛星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建設發展,互聯互通、共建共用、協調聯動水準快速提升,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的2022世界5G大會展廳裏,參展商現場演示5G遠端手術機器人(2022年8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路基礎設施;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活躍用戶數超7億;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0.5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連接數超過“人”連接數……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

  這是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

  醫生身在江蘇,卻能為遠隔萬水千山的新疆患者做手術?2022年6月,我國首例5G超遠端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手術,由江蘇省人民醫院與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共同完成。

  這場跨越數千公里的“空中手術”,突破了資源配置的時空限制,正是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生動縮影。

  在福州市長樂區航城街道籌岐村,智慧養老平臺派駐社區的助老員(右)在為老人陳鳳英(左)講解養老定制手機的用法(2021年1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建設全國統一、多級互聯的數據共用交換平臺,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群眾少跑腿”;

  “網際網路+”深度融入教育、養老等多個領域,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100%,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無障礙水準不斷提升,數字鄉村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資訊技術助力彌合數字鴻溝;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的學生在由學校與網龍網路公司共同打造的“創客教室”學習科學課(2020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分享經濟、智慧出行、移動支付等網際網路新産品新業態競相涌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優化公共服務,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正在造福更多百姓。

  在河北省邯鄲市一家便民市場,消費者在掃碼支付購買蔬菜(2018年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這是日益清朗安全的網路家園——

  “組織開展13項‘清朗’專項行動,清理違法和不良資訊5430余萬條,處置賬號680余萬個,下架App、小程式2890餘款……”2023年3月,國家網信辦發佈的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成績單”引人關注。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在全網開展“大掃除”,“護苗”專項行動堅決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內容,“凈網”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網路駭客、電信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切實保護公民隱私資訊……一系列網路專項整治行動開展,網路家園更加安全。

  中國網路文明大會連續舉辦,《“抵制網路謠言 共建網路文明”倡議書》發佈,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網路公益工程深入實施,“網路中國節”主題活動持續開展……有關地方和部門積極開拓創新,培育網路文化新風尚,拓展道德建設新空間,構建網路行為新秩序,打造文明創建新品牌,網路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市民在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聲谷”體驗中心參觀(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是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江淮腹地的“中國聲谷”,到西湖之濱的“中國視谷”,再到荊楚大地的“中國光谷”……隨著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批數字産業高地、數字産業集聚區和數字産業集群涌現,以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迅速發展、不斷壯大。

  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拍攝的“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現場(2021年1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與此同時,數字化生活正在從曾經的美好憧憬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8.45億,線上辦公用戶規模達5.40億,網際網路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

  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在深圳市坪山區的道路上(2023年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中國還深入參與搭建全球性、區域性多層次網際網路治理平臺,與世界各國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凝聚全球網路空間治理共識,為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

  時代浪潮澎湃,激蕩萬千氣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正確指引,網信事業發展必將掀開新的一頁,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文字記者:林暉、王思北、施雨岑、徐壯

  視頻記者:王洪流、李雨澤、夏鵬、毛俊、郭沛然、夏子麟、謝晗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楊文榮、張愛芳、郝曉靜、戚文娟、程昊、鄔金夫

  統籌:何雨欣、黃小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