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宗教界人士的重要為學體驗: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06-21 08:41:00
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字號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6月13日至19日,由中央統戰部主辦的宗教界人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活動在湖南長沙舉辦。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陳瑞峰出席活動並講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演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阿地裏江阿吉克力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李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帶隊參加活動。

  01

  致敬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産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宗教只有充分尊重中華文化、自覺融入中華文化,才能在中華大地上立根生長,不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引導和支援我國宗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在宗教界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有針對性地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

  此次學習體驗活動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我國宗教中國化持續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來到長沙,學員們激動地表示,“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南孕育了以“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為精神特質的湖湘文化,也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等無産階級革命家,為創建中國共産黨、締造新中國作出了卓越貢獻。宗教界代表人士集聚在這裡,舉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活動,是我國宗教界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集體致敬,也是高度認同中華文化、自覺融入中華文化的一種共同表達。

  02

  滋養

  學習體驗活動為期七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家授課、座談交流等多項活動。

  主辦方安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闡釋》、《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文化自信視域中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縱橫談》等相關課程,並組織宗教界人士赴毛澤東同志故居、岳麓書院、湖南博物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等地開展了現場教學。

  不少宗教界人士感慨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通過參加相關課程和現場教學,從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角度,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的理解,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宗教界人士紛紛表示,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持續深化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進程。

  03

  引領

  活動期間,來自五大宗教的代表人士圍繞“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宗教”開展座談交流。

  大家認為,中華文化悠久燦爛、博大精深,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持久力量。

  大家一致表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就是要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我國各宗教,深入挖掘宗教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革故鼎新、與時俱進,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實現健康傳承。各宗教應堅持推進宗教中國化,發揮宗教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積極作用。只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實現了中國化的宗教,才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要著力加強宗教思想建設。各宗教應將中國思想、中國觀念、中國精神植入宗教思想建設之中,形成適應國情特點、符合我國宗教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思想。引導和鼓勵宗教界深入闡釋國家昌盛、民族復興、社會安寧、人民幸福是當代中國各宗教的共同價值追求,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提供正確引領。

  ——要著力加強宗教文化建設。各宗教挖掘弘揚宗教文化中健康、有益和積極向上的內容,作出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契合、同中華優秀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相融合的闡釋,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並將其融入講經講道中。要塑造溫和、理性和包容的宗教文化品質,反對一切形式的宗教狂熱和極端思想。在宗教禮儀、宗教建築、宗教音樂、宗教服飾、宗教用品等方面融入中國元素、體現中國風格。

  ——要著力加強宗教對外交流。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流,增進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搭建更多的宗教文化交流新平臺,不斷探索和豐富對外交流的方式和途徑,為增強國家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發揮積極作用。積極參與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和不同信仰間對話以及雙邊、多邊人權對話,講好中國宗教故事,宣傳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強我國宗教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