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衝刺”,畢業生就業如何“乘風破浪”
“你要應聘語文教師,請先大聲朗誦一首詩歌。”5月26日,在廣西大學舉辦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廣西分會場)首場招聘會上,防城港市北部灣高級中學的面試官巫桂山向求職學生提了這樣的要求。
顯然,這超出了對方的預料,同學愣了幾秒後磕磕絆絆地背了一首。在巫桂山看來,朗誦一首詩歌不僅是考察語文知識,還能看出求職者的性格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僅憑簡歷上的文字很難看出來,卻是當語文老師的必要條件”。
當天,教育部在京舉辦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暨就業促進周啟動儀式。據教育部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就業形勢嚴峻。
7月臨近,大量學生畢業離校進入就業市場。隨著畢業生求職進入窗口期,近日,教育、人社、共青團等部門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全力攻堅促進青年就業。而即將畢業“入海”的應屆畢業生們,也通過不懈努力,在挑戰和壓力面前,乘風破浪,爭取早日成功上岸。
給企業做“背調” 避開求職路上的“暗礁險灘”
5月初,共青團中央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畢業生,畢業生求職警惕八類陷阱》,文中就黑仲介、打著兼職旗號詐騙、收取押金培訓費、傳銷等容易遇到的問題作了提醒。文中特別提到,有的模糊處理工作內容,將銷售員、業務員等職位美化成“市場部經理”“事業部總監”等有誘惑力的名稱。
福建工程學院的鐘琇琳在找工作和實習時,都會主動去社交媒體或者企業資訊查詢系統中對這家單位做一番“背調”,主要看企業是否合法合規、經營狀態、法律風險以及曾經就職過這家單位員工的評價。鐘琇琳坦言,如果看到評價中有不合理加班、管理風格不適合自己或者有大量未處理的官司,不太會進一步考慮這家單位。
“首先考慮央企國企,其次是專業相關,然後是工作地點在廣西,最後考慮薪資待遇合理。”對於第一份工作,廣西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歐朝暉有一個清晰的條件優先級排序。“如果公司規模體量大,在不同區域設置分公司,相對來説是比較好的企業;如果是小企業,個人雖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公司抗風險的能力會弱一些。”
在某社交平臺搜索“找工作避雷”,不少用戶都會分享教程教求職者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值得去,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識別出“畫餅企業”,甚至有的直接列出“黑榜企業”。鐘琇琳總結起來就是“套路太多,真誠太少”,她在實習時發現有的崗位名稱是“新媒體運營”,面試一聊發現,實際上的工作遠不止基礎的運營工作,寫活動策劃、寫新聞稿、拍攝剪輯,幾乎都需要完成。
鐘琇琳希望,學校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等方式教大家如何規避求職路上的風險,從面試、簽合同到就業入職,以及在職場中合法權益被侵犯時如何維權,“很多時候只能自己蒐集資料,自我摸索,就算網上查到的資訊也需要甄別一遍”。
非應屆生光顧招聘會現場 提前“瞭望航向”
與手裏拿著10多份簡歷的同學不同,吳琰琴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她兩手空空,也沒有背包。她是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研一學生,她參加招聘會並非是尋找實習機會,而是“來了解一下就業行情”。
剛剛入學的她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正陷入迷茫,“有的學長學姐畢業後去做老師,也有去媒體工作的,也有去其他行業創業的”,吳琰琴覺得在招聘會現場可以一次了解多種行業的發展情況,在和招聘方的溝通和比較中,更容易“瞭望到畢業後入海的航向”。
3個多小時,吳琰琴先後談了5家招聘單位,“這家可以走人才引進政策,有5萬-10萬元的安家費”“第一輪考核注重性格談吐,第二輪要準備試講片段,第三輪重點考察學科基礎知識”“這家單位要求高中教師資格證,還需要相關教學和比賽經驗”,每當聽到關鍵資訊,她都會用手機記錄下來。
就讀于陜西師範大學的朱安安今年4月拿到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外企的offer,“工作地點在浙江,一般下午4點半就可以下班,我挺滿意的。”之所以能夠如願找到這份工作,她覺得最大的經驗是“早做準備”。
從入學時,她就下定決心“一切為了找到合適的工作服務”,利用寒暑假先後到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起初做內容用戶等運營類工作,但嘗試過一段時間後覺得乏味和無聊,“原本文字和視頻傳播都是我喜歡的事,如果變成工作就會降低這種樂趣。”朱安安抓住最後的一次實習機會,轉換就業賽道去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習,正是這份相關實習經驗讓她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事實上,朱安安身邊的不少同學仍然在就業的岸邊徘徊,“今年就業形勢依舊很難,我先後跑了4場線下的招聘會,網申了上百家單位,如果沒有早做準備去實習,我也很難獲得讓我滿意的工作。”在朱安安看來,在一次次跟用人單位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會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適合自己的發展軌道。
畢業生“入海之路”並不孤單
5月26日,這場落地于廣西大學的專場招聘會上,自治區內不少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慕名而來,希望找到合適的工作。僅南寧師範大學就包了7輛大巴從各個校區帶著近300名有求職意向的應屆畢業生參加招聘會。
南寧師範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陳歡慶介紹,學校各部門和領導都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特別是今年春節以後,深入地開展“訪企拓崗”就業行動,貼心地為畢業生提供各種就業服務、政策資訊,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幫助。
近期,共青團中央召開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強調,幫助2023屆畢業生就業已經進入最後攻堅期,各級共青團組織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壓緊工作責任、嚴實工作作風,統籌推進促進就業行動有序高效實施,用心用情用功把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
在廣西大學舉辦的這場招聘會上,崇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眾多攤位中較為特殊的存在。招聘會開始的前兩個小時,這裡就收到了30個同學的簡歷。“我們帶了38家企業的招聘資訊,這些都是經過我們資質審查過的單位,如果求職者想要報名多個企業,只需要提交一份簡歷就可以。”崇左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廣西最年輕的城市,我們推出了一次性生活補貼、人才住房保障和租房補貼、創業補貼、靈活就業補貼等人才政策。
“就業還是要靠自己,自己去努力爭取,找到自己的位置。”南寧師範大學的謝妮琴希望找到一份小學老師的工作,看了幾家南寧的學校發現競爭很激烈,很多外省的畢業生也在同時競爭,於是她將目標投向家鄉陸川縣的小學,“考取的證書多一點,總歸是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嘗試,不要害怕碰壁,也不要那麼焦慮,慢慢來”。
“先就業再擇業,不意味著什麼工作都可以接受”。鐘琇琳認為,選擇踮踮腳就能夠到的工作,再慢慢積累經驗,開啟職場的“乘風破浪之旅”。
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朱安安也曾陷入自我懷疑,父母覺得“既然讀了研究生肯定會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身邊人都羨慕自己的生活狀態,但那時候工作尚未確定、一邊實習一邊修改畢業論文,生活也並不輕鬆,她最終頂住壓力,不斷地去投遞簡歷、面試、筆試,摸索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無論是儘快工作還是休整再出發,只要是自己主動選擇的都沒有什麼問題。相比于盲目追隨社會時鐘的節奏,真實的自我掌控感更加重要。等到時機成熟,我們一起躍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朱安安説。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朱安安為化名)
中青報 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軍利 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