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體驗、分享、感悟帶來心靈成長

2023-05-25 09:4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題:給孩子以心靈滋養,社會需共築“防線”——多地開展校園心理健康“必修課”掃描

  新華社記者

  教育部等十七部門最近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要求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已成為“必修課”,學生們開始學習識別和管理情緒,從認識自己、他人和環境中學習人際關係處理,了解遇到問題時如何求助和傾訴,在課程中得到心靈療愈和滋養。

  體驗、分享、感悟帶來心靈成長

  10余名學生圍成圓圈,每人右手掌心握住一支直立在地上的塑膠桿,密碼響起,學生迅速移動步伐,去握相鄰同伴的桿子,過程中要保持桿子不落地……走進大連市第十一中學體育館,心理拓展課上一片歡聲笑語。

  “這堂課組織學生進行了‘擊鼓顛球’‘不倒森林’等項目,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並進行分享,這有利於學生處理好同學關係,調節情緒,發揮潛能。”心理教師張瑩介紹説,學校除心理健康課程外,還為學生提供個體心理諮詢、沙盤遊戲、放鬆訓練等,並定期舉辦心理文化節、心理講座等活動。

  記者從多地中小學了解到,結合不同年齡學生心理特點,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課程正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廣州市天河第一小學四年級的一節心理課,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心理教師肖冬梅介紹説,教師把一塊布鋪在地上,分成不同小組的學生們站在布上,要求在腳不離開布的情況下,把布翻面。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激動、生氣、委屈、喜悅……體會到各種情感。遊戲結束後,學生們在教師引導下,感悟團結合作、主動犧牲等精神。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一學生王栗霖説,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一週一節,是同學們喜愛的課程之一,“有節課是大家用多種原材料自製服裝走秀,既歡樂又減壓。”

  遵義市第十九中學心理教師羅艷説,學校在初一年級和初三年級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初二年級則以講座的形式授課。貴州省黔西南州教育局副局長李天維説,2022年9月以來,該局對全州120多名專業心理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後,在全州所有初級中學初一年級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

  多發、低齡化、識別難,青少年心理健康面臨新挑戰

  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快速發展、面臨多個成長議題的重要階段,青少年是心理健康問題的多發人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全國超過3萬名青少年進行調查,發佈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抑鬱風險。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疊加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多位受訪心理教師表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並呈現出低齡化特點。

  遼寧省心理諮詢行業協會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曾祥雲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通訊設備的發展,通過智慧設備進行交流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現實社交,也給未成年人心理帶來不利影響。“如青少年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甚至形成手機依賴等,會導致孩子們更不願意開展面對面的線下社交。同時容易受網路不良價值觀影響,一些不良資訊會引導學生認可甚至模倣,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較大威脅。”

  受訪心理教師認為,親子關係緊張和學業壓力加大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表現為家長對孩子的高期待,給孩子加壓,孩子難以承受;或孩子不想聽從家長對自己未來的安排,又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因而感到焦慮,等等。同時,與成人相比,青少年心理問題和抑鬱傾向更難被識別和診斷。

  家、校、社會協同 共築心理健康“防線”

  相關專家建議,應儘快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識別、干預全鏈條機制,落實行動計劃,推進心理健康課程建設,共築學生心理健康“防線”。

  大連教育學院心理研訓中心主任李玉榮建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是現階段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預防與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國家課程方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課開齊開足。同時加強專崗專業心理健康教師配備,通過常態化培訓提高專職心理教師專業素養。

  “本學期開學後,我們到不同中小學上了近20節心理健康課。”曾祥雲説,由他及46位專家組成的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堅持義務為有需要的中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服務。他建議,要充分發揮衛健、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的優勢,開展“家長課堂”“微課程”等活動,提升家長健康意識,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幫助孩子心理成長。

  專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如進一步發揮體育活動調節情緒、疏解壓力作用,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落實戶外運動一小時等要求,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記者王瑩、鄭天虹、鄭明鴻;參與采寫:王鬱源)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