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西問丨鄭必堅:如何促進世界讀懂中國道路與中國共産黨?

2023-05-06 09: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5月5日電 題:如何促進世界讀懂中國道路與中國共産黨?

  ——專訪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近期,一系列世界矚目的中國外交活動持續展開,一批有影響力的線下國際會議、論壇在華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全球動蕩變革期中的和平發展新作為,也為促進中外對話互鑒提供了新的窗口。

  由鄭必堅擔任會長的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在廣州成功舉辦“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邀請全球知名政要、企業家和學者等一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以及中國發展為世界帶來的新機遇。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戰,世界如何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産黨?中國確保和平發展的戰略道路不偏航不失速有何世界意義?中國如何看待世界關注的目光,尤其是如何回應一些誤解甚至誤判?中新社“東西問”欄目專訪鄭必堅會長,圍繞上述問題作深入解讀。

  現將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中新社記者:過去多年來,您和所在機構致力於通過舉辦或參加各類國際活動增進世界對華了解,您本人近期更是以逾90歲高齡策劃主持“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在您看來,這些年來外界對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的認知在哪些方面有顯著增強、哪些方面仍有了解的空間、哪些方面至今存在誤解甚至誤判?

  鄭必堅:近年來,外界對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的認知在某些方面有顯著增強。例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認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人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變遷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多元的社會面貌。這是好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外界對中國和中國共産黨還存在著“認知鴻溝”。這是不好的,要想辦法改變的。由於資訊來源和政治立場的不同,外界對中國的看法存在分歧和偏見。在對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的認知中,也存在著一些誤解和誤判。例如,有些人可能將中國的經濟崛起視為威脅,而忽視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有些人可能將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視為威權主義,而忽視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40多年高速發展的成果。

  但我理解,今天存在的某些讀不懂、誤解、隔閡,尤其是文化的隔閡,反而能夠讓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産生更具創造性的發展。比如,面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挑戰,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不同國家間的合作提供了共同的語言和觀點。這是中國對全球治理的新貢獻。與此同時,有些讀不懂則是別有用心的,是不想懂。這時,我們就要敢於站出來予以揭穿批駁,激濁揚清。事實勝於雄辯,但如果事實被歪曲了,也需要雄辯。

  中新社記者: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無意輸出制度模式,認為其發展經驗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可借鑒的選擇。但一些國家對中國道路充滿憂慮,甚至試圖以意識形態劃線孤立中國。您怎麼看這一問題?

  鄭必堅:某些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憂慮”説到底是由這些國家的利益判斷、價值選擇與思維特點所決定的,認識不到中國和世界已經和正在經歷大變革與新覺醒。最近幾年,美國越來越利用所謂的意識形態來打擊遏制中國,利用意識形態將世界一分為二,挑動陣營對抗,甚至給其他國家貼上三六九等的標簽,不僅抹黑了中國的發展,也損害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把世界推向更為危險的深淵。

  事實上,歷史的、現實的、世界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之路,有資格評判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只能是本國人民。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説教。

  歸根到底,無論外界如何憂慮、如何孤立中國,我們都應該保持戰略定力,走自己的路,依靠改革創新,趕上與超越相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新社記者:毛澤東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之初曾説,“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正不斷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在這一過程中應如何塑造中國形象?其間,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轉化應發揮何種作用?

  鄭必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發展成就那麼大、發展勢頭那麼好,我們國家在世界上做了那麼多好事,這是做好國際輿論引導工作的最大本錢。”大國在國際輿論場上最吸引人的敘事,是其在變局和逆境中準確把握時代的潮流,解決自身問題,踐行負責任大國擔當。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展現中國與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和努力。例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制定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和具體措施,用實際行動保護人類共同家園。我們的話語包括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克服困難所作出的奮鬥,讓世界了解中國正在發生什麼,了解中國共産黨為中國和世界做了什麼。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共産黨長期堅持的思想和理念,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比如,中國走和平崛起道路的自信和自覺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因此,我們要講好中國共産黨與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故事。

  當代人類面臨著一些突出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欲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人與自然關係日趨緊張等。要解決這些難題,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儲存的智慧。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深刻地指出了一種既基於傳統又面向未來,既來源於中華文化又放眼世界的文明觀。他説,我們要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比如,當代世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可以為人類修復自己的家園送上一劑良藥。當今世界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與衝突而紛爭不斷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可以為化解矛盾提供正確的思路。

  中新社記者:今天國際範圍的一個重要動向,是對於中國“到哪去”的問題愈益關心,各種各樣的懷疑、責難也紛至遝來。不少人説中國已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但“挨罵”問題仍有待解決。您認為所謂“挨罵”的本質是什麼,其何時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鄭必堅:我認為中國在崛起進程中,即使是在和平崛起過程中“挨罵”也是不可避免的。霸權國家只希望崛起國被徹底同化,而不希望崛起國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和威信,當崛起國與霸權國的勢力接近時,霸權國就利用歷史上形成的話語權優勢把崛起國污名化、妖魔化,還希望崛起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因此,我理解,挨罵的問題將隨著我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進程而長期存在。

  比如説,有人説中國挑戰現行國際秩序,其實國際社會看得很清楚,究竟是誰在歐亞大陸拱火,究竟是誰在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還有人散佈流言,説什麼中國在國際上“四面樹敵”,搞“戰狼外交”。他們借此機會以各種名義打壓中國,脅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製造非友即敵的寒蟬效應。只有我們持續地保持定力,保證自己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通了走成功了,我們挨罵的聲音才能變小。

  中新社記者: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當前大國關係面臨新一輪調整,經濟全球化面臨“逆全球化”衝擊,一些地區地緣衝突風險凸顯。面對新變局挑戰,中國確保和平發展的戰略道路不偏航不失速有何世界意義?

  鄭必堅:2002年12月我訪問美國,向美國人士介紹黨的十六大。在那裏,我直接面對美國一些人關於中國的兩類看法。一類是認為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將不可避免地挑戰美國戰略利益,必然會對美國形成威脅。另一類則認為中國將同蘇聯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面對美國朝野如此流行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當時我即以“中國和平崛起”來應對——以“和平”應對“中國威脅論”,以“崛起”應對“中國崩潰論”。二十年之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把走和平發展道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徵。走和平發展道路既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們對人類社會的重大貢獻。我們將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跟我們一起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現在世界對中國的和平崛起越來越關注。具體來説,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五個方面的基本意義。

  一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本立意。既是泛指需要由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的持續努力才能完成的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所要走的道路,更是特指從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為開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一個帶有和平崛起鮮明特徵的發展階段所要走的根本道路。

  二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要在致力於辦好我們自己事情的基礎上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義務。

  三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本途徑。就是要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繫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在同國際社會實現互利共贏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本佈局。就是對內方針與對外方針相統一,對內和諧與對外和平相統一。即是説,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內政;既是對外宣示與承諾,也是自我約束與規範。當然毫無疑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加強國防是天經地義。道理顯而易見,如果沒有強大國防,不但中國自己很危險,而且這種情況本身就會成為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大局嚴重動蕩的重要因素。

  五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最深刻的根本內涵。就是要在21世紀上半葉,在不斷弘揚自主創新精神並同當代世界各種文明相交匯中,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手段、文明的形象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一步説,就是要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在當代中國發展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自己民族優秀文明傳統的同時,積極借鑒和吸收當代世界各種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自主創新中實現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在內的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中新社記者:您曾提出,未來30年有可能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範圍逐步實現的關鍵階段。為何做出這一判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逐步推進將對大國關係和國際關係帶來哪些影響?

  鄭必堅:這個30年的估量是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相聯繫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將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新發展給世界帶來新機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中國的行動至關重要而且具有示範引領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世界範圍看,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三方面重要意義。

  第一,中國正在以自身的發展帶動世界的發展。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為6.6%,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近期克服了超預期挑戰,保持增長動能,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了穩定性和確定性,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追求與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和包容式發展,對世界具有越來越顯著的外溢效應,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最近來中國訪問的巴西總統盧拉就表示,中國參與建立並且落戶中國的新開發銀行是第一個完全由新興國家發起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代表著新興國家有能力對世界作出改變,即建立一個減少貧困、降低不平等程度、更可持續的世界。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西式話語霸權,不搞強權獨霸,摒棄叢林法則,超越零和博弈,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為人類社會探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和全新選擇。中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如果世界各國都能沿著符合自身國情和民眾需要的道路建設自己、發展自己,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完)

  受訪者簡介:

  鄭必堅,1932年生, 四川富順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列所所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等職。為中國共産黨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委員會常委。 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院長、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理事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中國外交學會高級顧問、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