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
3月16日,是西藏農村傳統的開耕日子。在山南市乃東區克松社區,十幾臺拖拉機轟鳴,盛裝的克松居民手持犁耙、鋤頭跟在拖拉機後,邊唱邊勞作,吃切瑪、敬青稞酒、獻哈達。
如今的好日子,曾是當地百姓遙不可及的夢想。“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被領主佔有;即使河水變成牛奶,我們也喝不上一口……”古老的藏族歌謠,講述著舊西藏農奴的悲慘命運。
1959年,克松村選出西藏第一個農民協會,隨後村民分得了祖祖輩輩盼望的土地,克松村成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從此“翻身農奴把歌唱,幸福的歌聲傳四方……”如今的克松社區,年每人平均收入達2.8萬餘元。
西藏,九成以上面積是農牧區,六成以上人口是農牧民。基於區情,西藏自治區提出,要把振興農牧區、發展農牧業、富裕農牧民放在優先位置,著力推進鄉村振興。
西藏農牧業現代化水準穩步提高。2022年,全區青稞良種推廣面積突破200萬畝,高標準農田達390萬畝;支援龍頭企業試點農牧業生産託管,培育家庭農牧場,建強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糧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9%。2022年,西藏糧食産量達107.3萬噸,連續8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西藏農牧區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如今的西藏,95%的鄉鎮和78%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農牧區戶用廁所改造、生活垃圾處理有序推進,2022年還啟動實施了惠及18萬人的農牧區供水保障提升工程,著力解決高海拔地區季節性斷水問題。為解決鄉村“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問題,西藏在全區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計劃建成220個,5年內達到1000個。
轉移就業是農牧民增收的好辦法。近5年來,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每年均保持在60萬人以上,2022年農牧民轉移就業63.1萬人,勞務收入55.6億元。
西藏廣袤的農牧區,許多位於偏遠的邊境地區。從2018年開始,西藏在21個邊境縣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至今已建成邊境小康村624個。
日喀則市亞東縣龐達村,位於海拔2000米的邊境地區。村子周圍有很多溪流、瀑布和原始森林,發展鄉村旅遊的條件得天獨厚。2021年,龐達村成立農民旅遊合作社,整合資金30余萬元,在8戶村民家裏裝修出16間民宿客房。村民次仁卓嘎家拿出了兩個房間開辦民宿,僅今年春節期間就收入千余元。“遊客有拉薩、日喀則來的,還有其他城市來的,家裏熱鬧得不得了。”次仁卓嘎對發展民宿充滿信心。
如今在西藏邊境區域,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實現村村通郵、行動通訊網路全覆蓋,就近入學、就醫等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西藏還實施邊境地區産業項目,依託邊境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産業,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