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父子“紮根”大陸:與時俱進尋求更大發展機遇
中新網湖州3月15日電(記者 施紫楠)“來到大陸已經23年,眼看著各地快速發展,每年都有不一樣的變化。”從臺灣到深圳再到長三角地區,65歲的臺商謝慶茂不禁感嘆,大陸發展空間巨大。
2000年,深耕電鍍行業的謝慶茂“登陸”深圳投資設廠。隨著大陸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他先後輾轉上海、江蘇等地,最後於2018年落地浙江湖州,創辦浙江銳泰鑫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電鍍屬表面處理屬於配套加工性質的工業領域,是工業生産不可或缺的一個配套環節。”謝慶茂説,大陸有充沛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既降低了製造業成本,也可解決企業在技術上的瓶頸,使其在市場保持競爭力。
近年來,大陸不斷出臺措施推動落實臺企與大陸企業享有同等待遇,2022年出臺擴大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相關政策,更是降低臺灣基層民眾、青年群體來到大陸創業的門檻。不少臺商從中看到機遇,紛紛“登陸”搭乘飛速發展的“經濟快車”。
“這是一個好兆頭,不少臺胞臺青來到大陸當起了‘個體戶’,邁出創業發展的第一步。臺胞踴躍‘登陸’的背後,是大陸巨大的市場在強力吸引。”謝慶茂説。
2016年,臺青謝東穎也來到大陸,協助父親謝慶茂對企業廠房進行改造,並投入新設備取代人工作業,逐步實現企業清潔生産、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製造革新。
走進浙江銳泰鑫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機械臂伸縮旋轉,機器人有序協作,工人只需啟動按鈕,挂滿鍍件的挂具便在各種鍍液中起落。
“現在除了個別工序,其餘全部實現自動化,人只要管好機器。”謝東穎介紹,以往7人至10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2人至3人即可完成。穿梭在各工序間,刺鼻氣味也沒了蹤影,車間廢氣廢水皆進行集中收集處理。
謝東穎關注到,近幾年電鍍行業政策發佈頻繁,主要針對環保方面。
“這也表明行業正在加速淘汰落後的電鍍工藝、裝備和産品,向著綠色低碳方面發展。”謝東穎説,只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創新,才能不被淘汰。
競逐“數字時代”,謝東穎著手開發企業MES系統(製造執行系統),可實現企業生産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助力電鍍加工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資訊化管理模式轉型。
“‘無人工廠’將是未來工業發展的大趨勢,電鍍工藝和裝備必須實現升級換代,將流程管理和控件智慧化、功能化,利用網路進行集中控制與管理,將是電鍍向工業4.0目標邁進的重要步驟。”謝東穎説。
如今,謝東穎已在大陸成家,弟弟也來到大陸工作定居。謝家父子的故事,成為浙江這片“改革開放熱土”上許多臺商家庭的縮影。
謝東穎説,在湖州工作與生活可以感受到大陸的“人情味”。“當地臺辦經常會邀請臺胞臺屬參加活動,在生活上也給予很大關懷,讓‘登陸’臺胞切實感受到大陸的善意與溫暖。”他説。
謝東穎希望,兩岸能融合得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臺胞可以多來大陸走走看看,尋求更多發展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