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

2023-02-15 08:1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銳財經)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佈。文件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鄉村振興主題,提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舉措。“這既是明確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建設農業強國,首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去年疫情災情交織疊加,中國糧食生産再奪豐收,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但國內人口基數龐大、消費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産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也明顯增強,“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唐仁健説,下一步必須多措並舉、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是重點目標。面積要穩住,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産,實施大豆玉米單産提升工程,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産能要提升,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努力推動糧食産能早日邁上新臺階。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重要舉措。一方面,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另一方面,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聚焦提高單産,逐個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整合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唐仁健説,在政策重點上,還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增加産糧大縣的獎勵資金規模,確保全國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保供增收是“三農”工作永恒的主題。2022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但中央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同時指出,當前農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增收動能有所減弱。如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號文件要求重點抓好穩定就業、經營增效、財産收入挖潛、轉移收入拓展4個方面。看穩定就業,2022年,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41.96%,是農民增收貢獻的大頭。根據調查,超過3/4的農民工在省域內就業,超過一半在縣域內就業,“要順應這種趨勢,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産業,帶動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吳宏耀説。

  看經營增效,家庭經營凈收入佔農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來自農業經營收入。將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此外,財産收入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轉移凈收入佔農民收入的20.88%,是農民特別是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準。

  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還介紹,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脫貧勞動力就業形勢保持穩定,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收入較快增長。2022年,脫貧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11元,增長7.5%,比全國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個百分點。

  做好“土特産”文章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土特産”文章怎麼做?

  唐仁健介紹,未來要在産業融合上下功夫。縱向上,貫通産加銷,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準,促進農産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製成品轉變。

  橫向上,融合農文旅,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閒、養老托幼、資訊仲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産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在優化佈局方面,將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以各類産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完善縣鄉村産業空間佈局,科學佈局生産、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著力提升縣域産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産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打造城鄉聯動的産業集群。

  唐仁健強調,要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在帶動農戶、服務農戶中發展壯大自己,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會上還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真刀真槍地幹、真金白銀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從投入、人才、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李 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