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票房搶眼 “觀眾都還在” 電影的春天回來了嗎
今年春節,走進電影院的觀眾超過1億人次。對於中國電影産業而言,2023年春節檔可以説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
等候區的座位全部坐滿,還有觀眾站著等進場。春節假期,萬達影城呼和浩特區域市場主管楊亞瓊被久違的熟悉感包圍:“春節期間,幾乎所有的管理、行政、人事甚至財務人員都被安排到了一線。電影院很久沒有過這麼多人了!”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16時20分,2023年度國內電影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元,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年票房最快破100億元的紀錄。今年春節,走進電影院的觀眾超過1億人次。對於中國電影産業而言,2023年春節檔可以説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幸好觀眾都還在”
正月初四,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走進了呼和浩特的一家萬達影院。春節期間,這家電影院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節前招募的兼職人員。雖然早有預料,但春節檔的忙碌程度仍然超出了影院的預估,影院經理不得不忙著在前臺給客人打爆米花。
楊亞瓊已經在萬達影城工作6年了,她感覺2022年算得上是影院的“至暗時刻”,影院前前後後停業了3個月,“其間基本屬於零收入”,部分影片撤檔、改檔給影院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很多同事那時都選擇了離職。
在“片荒期”,影院不得不想盡辦法“自救”,比如有的電影院化身影樓拍攝場地、燭光音樂會的舉辦地、脫口秀的舞臺……有業內人士説,這些“自救措施”不僅是為了“活下去”,更是為了讓人們不要忘記電影、不要離開影院。
2022年年末,備受行業期待的《阿凡達2》上映,但票房不及預期。北京一家影院經理小晨(化名)告訴記者:“作為影視行業的終端,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年來有的觀眾的觀影習慣已經被改變了。”對於隨之而來的春節檔,小晨坦言:“可能會好,但信心不足。”一些影院從業者開始懷疑觀眾是否還會積極地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1.29億觀影人次、67.65億元總票房,2023年春節檔的成績是觀眾給出的回答。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介紹,大年初一有票房收入的影院有11536家,數量上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8%。
“雖然預售的情況不是很好,但是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上座率持續走高。”楊亞瓊説,今年春節檔,觀眾隨機觀影的情況比較多,“可能提前兩三小時才會決定看電影的行程,《流浪地球2》《滿江紅》《熊出沒 伴我“熊芯”》3部影片基本上是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正月初三單日票房報收11.23億元,超過了正月初二11.11億元的單日票房,點燃了市場的“激情”。
與此同時,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與2022年國慶檔及春節檔相比,檔期中觀眾只看一部電影的比例有所下降。貓眼研究院分析師劉振飛認為:“與以往春節檔喜劇扎堆上映的現象不同,今年檔期內電影類型更為多元化,觀眾可選擇的空間更大,這也就意味著具有不同觀影偏好的用戶都能走進電影院,找到自己想看的電影。”
據悉,《熊出沒 伴我“熊芯”》打破了由自己前作保持的春節檔動畫片首日票房紀錄,也是《熊出沒》系列電影首次進入春節檔票房榜前三名,遠超市場預期。對此,劉振飛説:“其實並非今年的《熊出沒 伴我“熊芯”》‘發揮更好’,而是2021年與2022年的《熊出沒》系列受到了抑制。”過去兩年,面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大部分家長對帶孩子進影院觀影持謹慎態度。今年,返鄉潮疊加防疫政策的調整,導致親子觀影人數上升,加速電影市場恢復生機。
“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整個電影院的停業恢復週期大概為一個月,但從今年來看,哪怕是下沉市場,電影院恢復的速度也低於一個月。”劉振飛分析,這表明,觀眾其實還是喜歡看電影,只要生活回歸正常,整個文娛市場的消費就會趨於正常。直到真正看見在電影院候場的觀眾多起來,影院經理小晨才放下心來:“我們感受到了,春節檔的熱潮還在!幸好,觀眾都還在!”
有些觀影習慣已變
大學生觀眾張昊白在大年初一那天和朋友連著看完了《滿江紅》與《流浪地球2》,第二天又去看了《無名》:“我不是一定要在春節檔看電影,但恰好想看的電影都排在了春節檔。”
春節、國慶、元旦等熱門檔期對年度電影票房的貢獻非常高。劉振飛説:“這些熱門檔期全年總計約31天,卻以1/12的時間貢獻1/3票房。”據了解,2017年至2020年票房熱門檔期在全年票房佔比為20%左右,2021年佔比高達36%、2022年達32%。當下,越來越多的頭部電影選擇在假期檔上映,而這與近年來觀眾觀影習慣的變化有很大關係。
貓眼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與平日相比,假期檔預售購票情況更為積極。劉振飛觀察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近年來,週五(單日)全國所有院線的票房之和越來越低,觀眾不再想要一下班就去看一部自己想看的片子,而是越來越傾向於在週末看電影。”這也意味著,觀眾的觀影習慣從“由影片驅動積極走進電影院”,變為“是否在休息日選擇‘電影’作為消遣活動”,側面反映出觀眾的電影消費積極性有所降低。
“疫情影響導致電影生産數下降,發行方傾向於將自己手頭僅有的項目安排到收益高的熱門檔期放映。”新冠疫情出現以來,熱門影片聚集熱門檔期的現象越來越多,而在平時上映的電影又不足以支撐觀眾在下班後走進電影院。可見,影片排播影響觀影習慣,觀影習慣又再次導致後續電影排播“扎堆”。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劉振飛認為,與近年來電影市場缺少優質影片息息相關。
今年春節檔電影的多元類型與優質口碑,對於電影市場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雖然觀影習慣有所改變,但是觀眾的觀影偏好可以説幾乎沒有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貓眼研究院曾經做過一個調研,七成觀眾認為疫情對他們的觀影偏好沒有改變,認為有改變的僅佔到16%,喜劇、科幻、動作等仍然是觀眾喜歡看的題材。“這也側面證明了觀眾不是不愛看電影,只是説這種熱門影片的數量在減少。”2023年,很多影片陸續定檔,劉振飛説,“它可能會慢慢地重新培養起觀眾對電影消費的積極性。”
大年初一劉振飛去看《流浪地球2》的時候遇到了一對父子,父親很是驚訝地問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孩子説:“大年初一看電影特別火爆,如果咱不是提前預訂,都買不到票。”那一刻,劉振飛感受到了藏在數字背後的真實能量,“影院正在以強勁的生命力復蘇著”。
“對編劇的職業仍然充滿希望”
“大片扎堆春節檔,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在等一個好時機。”導演曉宇在疫情政策放鬆之後就已經預料到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將會呈現上升趨勢。“這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後的第一個‘假期檔’,對於片方來説,是回籠資金最好的機會。”
“前些年好的時候,各行各業資金都在流向影視行業,電影業在那個時期蓬勃發展。”回望過去3年,作為電影産業上游的創作者,曉宇最大的感受是信心缺失,“尤其是投資方的信心沒有了。”這也使得影視創作者在製作階段就“舉步維艱”,在資金有缺口的情況下,一些青年創作者選擇“自掏腰包做片子”。
前些年,電影節借電影産業的勢頭蓬勃發展,不少新人導演通過電影節的創投環節獲得投資方關注,一些出現在電影節上的文藝電影也開始在院線上映,大眾逐漸接納這些新人導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電影節是不少新人導演僅有的出路之一”。但是,過去3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新人導演逐漸失去這條“出路”。
編劇張婷已經大半年沒有接到“有品質”的新活兒了,如今她主要靠接一些零碎的“短視頻腳本創作”生活。今年春節回家,母親希望她參加公務員考試,但張婷還想再等等:“我覺得,冬天就快要過去了。”疫情防控“新十條”頒布之後,張婷覺得有了盼頭,她和母親打賭,春節期間電影院肯定會爆滿,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的職業和理想仍然充滿希望。
大年初一早上,鞭炮連天,張婷的朋友圈被“春節檔總票房突破10億元”刷屏,幾天之後,這個數字變成了50億元,又變成了67.65億元。張婷説,看到紅底的喜報一張張出現時,自己是振奮的:“觀眾沒有放棄電影,作為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再堅持堅持。”
“我和我的夥伴都一直在參加國內的電影節和創投會。”談起未來的計劃,張婷説:“首先是要養活自己;其次,會繼續推進自己的原創電影項目。同時也會關注國外的電影節展,爭取找到合適的扶持資源。”
中青報 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