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翔安區:兩岸同胞共建共用的美好家園
“走過高山流水,看過萬千風景,品過人生百態,卻在這片創新包容的土地駐足。”在祖國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林賢才用乾淨細膩的鏡頭語言傳遞了他對福建廈門翔安的深情與熱愛。不久前,林賢才以“我的家在翔安”為主旨的作品《安家》,在翔安首屆“翔臺杯”短視頻大賽拔得頭籌。林賢才的《安家》,用唯美的手法道出了無數個與他一樣的臺灣青年對祖國大陸的深厚情感。
翔安與金門隔海相望,最近距離僅1800米,是祖國大陸重要僑鄉和臺胞祖籍地。近年來,翔安致力於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首選門戶和臺青兩岸融合發展友好型城區。如今,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在翔安安居落戶,他們創新創業,滿懷熱忱加入翔安鄉村振興和社區建設隊伍,翻開了兩岸同胞社區共建共治共用的美好新篇章。
兩個“歐厝”,一種鄉愁
走進翔安內厝鎮黃厝村,這座千年古村落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古樸的紅磚古厝,推開門便是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史文滄閩南紅磚工作室在這裡推廣紅磚文化,蔚藍山陶藝工作室在這裡塑造出神態各異的神話人物……
一家、兩家、三家……細細數來,20多家不同類別的藝術工作室,賦予了古厝新的活力,打響了黃厝“藝匠小鎮”的品牌。
點燃黃厝“藝匠小鎮”第一把“火”的是來自臺灣省的大學生團隊。2019年,團隊入駐黃厝的鄉村振興繁星基地,為黃厝的未來勾勒出一幅美景。從那時起,黃厝村統一以村集體名義向村民收儲古厝及廢棄的老舊房屋40余處,引進藝術家創作團隊,打造文化品牌。
隨著越來越多的臺青踏上翔安這片土地,翔安各個社區、鄉村頓時熱鬧起來。
“翔安有個歐厝,金門也有個歐厝,兩個歐厝隔海相望展現的是我們的鄉愁。”為尋覓這份鄉愁,臺青劉維鎧選擇來到翔安。
劉維鎧在臺灣從事社區營造工作。早在2014年,劉維鎧就帶著妻子歐璐瑩參與到臺之緣兩岸農旅基地的鄉村振興工作中。經過實地調研,他決定把海洋文化與臺灣特色相結合,同鄉親們共用發展果實。
現在的劉維鎧過得很充實,他每天想的是如何與歐厝的社區幹部共同挖掘鄉村文旅産業資源。看著日漸完善的社區村史館,劉維鎧特別開心,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援,村民紛紛把家中充滿海洋記憶的老物件拿來館裏,並跟他分享背後的故事。
近年來,不少臺灣青年跨海發展,參與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他們立足本土實際情況,把在臺灣的所學所見融入鄉村振興和社區治理工作中,為社區的建設和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據了解,近期翔安區還將繼續依託社區規劃方向,整合臺胞臺企資源和臺灣元素,引入更多兩岸社區治理人才參與翔安區社區治理與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如今,翔安區已經確定香山街道沙美社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馬巷街道鄭坂社區、內厝鎮曾厝村、新圩鎮面前埔村等五個社區為試點社區,打造有特色的兩岸融合共建社區。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大‘橘’大利、‘柿柿’如意,紅紅火火……”每年,臺胞宋志平習慣用自己種的橘子、番茄、火龍果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寓意紅紅火火的火龍果,不僅成就了宋志平的“田園夢”,也帶火了翔安大宅社區的經濟。
2013年,宋志平看好大陸農業發展前景,放棄在臺灣從事的房地産行業,來到大宅社區,與這裡結下不解之緣。
宋志平在大宅社區試種火龍果成功,並引導周邊群眾大規模種植後,臺青曾鈞毅也看中這個商機。索性,這兩位臺商與社區聯手把火龍果變成村民的致富果。他們牽頭成立富美大宅火龍果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入社,實施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質標準、統一包裝銷售等,確保火龍果種得活、管得好、有效益。
如今,大宅社區幾乎每戶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社區火龍果種植面積上千畝,成為廈門最大的火龍果生産基地,種植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社區居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小洋樓,大多數家庭都買上了汽車。
臺青的奇思妙想,還讓火龍果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農産品“流量”擔當,創意的融入也為其“引流”助力,讓大宅社區成為網紅打卡點。大宅火龍果創新創意季、農夫創意市集、“十二道村味”火龍果宴、農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為幫助更多臺青在創業路上早結碩果,翔安區還打造了兩岸青年創業融合工作室。這個工作室裏擺滿了臺青們帶來的臺灣茶葉、罐頭、鹵料包等産品,産品上附有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了解更多的商品資訊。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臺青們穿過海峽,在祖國大陸這片廣闊天地逐夢騰飛,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社區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在沉下心、紮下根的交流合作中,兩岸青年的心更近了。
朱奶奶的“親戚”,是一群臺青
不久前,一棟嶄新的臺青社區融合公寓在翔安拔地而起,一室一廳、兩室一廳任臺青挑選。臺青可以拎包入住,還有阿姨幫忙照顧,解決他們吃飯、洗衣服等後勤問題。
臺青陳聖原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容身之地,而是溫暖的所在,是夢想起航的地方。
週到的服務、溫馨的家園,讓臺青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地為夢想去拼搏,同時把滿滿的愛分享給社區群眾。
春節期間,75歲的孤寡老人朱奶奶家裏來了一群“親戚”。他們的到來讓朱奶奶的家頓時熱鬧起來,處處充滿歡聲笑語。朱奶奶的“親戚”,是一群臺灣年輕人,他們是臺緣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志願者們送來一堆春節禮物,上上下下幫朱奶奶打掃衛生、貼上喜慶祥和的新春聯,圍著朱奶奶談古説今,講到開心處朱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看著這群熱情真誠的“親戚”,朱奶奶的心裏比喝了蜜還甜。
臺緣志願服務隊是翔安區首支由臺胞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在該服務隊召集人、隊長李東憲看來,這支青年志願服務隊是因為愛而誕生的。臺青們感動於當地政府和群眾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決定成立臺緣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參與公益事業,既可以回饋社會又能使臺青更快融入社區。
來自各行各業的臺緣志願服務隊隊員們各有所長,除了常規志願服務工作之外,他們還開展系列公益課程。李東憲是一名跆拳道教練,常常為小朋友們上公益課。“許多創業臺青都擁有好産品,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李東憲一臉燦爛地説。
臺灣與大陸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其社區治理的文化背景、社會基礎、倫理觀念、道德水準、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近年來,翔安區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引導臺青志願者與當地社區群眾共度佳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讓在當地的臺胞更有歸屬感、認同感。
翔安區委臺港澳辦通過組織臺胞們和學校、幼兒園共建,與敬老院互動,以及一系列走進社區的融合共建、愛心公益活動,不僅幫助臺胞事業本地化落地、豐富臺胞們的業餘生活,更促進了本地居民和臺胞們的情感融合。(記者 馬躍華 通訊員 林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