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藝術是根植于大地、又離地一尺的飛翔——近期影視力作接連“出圈”的啟示

2023-01-30 17:4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1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藝術是根植于大地、又離地一尺的飛翔——近期影視力作接連“出圈”的啟示》的評論。

  春節是觀察文化生活的一扇窗。新春伊始,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勢如破竹,以近68億元“春節檔”票房迎來開門紅,也讓影迷劇迷在一個又一個精品力作中找到了久違的驚喜與感動。

  煙火氣重回影院。科幻、懸疑、喜劇、動畫等類型多元化、創作專業化的影片供給,點亮了新春消費市場,以高口碑掀起了電影市場復蘇的第一波熱潮。

  從《流浪地球2》《滿江紅》到《深海》《熊出沒》……這些高票房、好口碑的影片,在人類文明共同體、仁義禮智信的價值書寫中,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筋骨”,也結束了“中國沒有科幻片”的論調,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想像力。

  主旋律創作突出重圍。此前,在偶像劇、古裝劇、女性劇扎堆的影視劇作中,以現實為底色的《縣委大院》,于一縣中見天地,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畫了縣委書記梅曉歌接過燙手山芋、清理歷史欠賬、帶領幹部群眾建設光明村的一連串經歷。

  這部劇拍活了縣域治理“兩頭難”的千頭萬緒、千辛萬苦,拍活了年輕幹部身上的理想與堅守、困惑與信念,拍活了新時代滴水入海、共振同頻的幹群關係,讓人直呼過癮,意猶未盡。

  近來,一批有品質又有分量的影視力作接連“破圈”,備受市場歡迎、深得觀眾喜愛。原因何在?

  在這些“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嶄新的“打開方式”:它們的主基調與主旋律不像是板著面孔的一堂思想品德課、一份政治考卷、一篇申論文章。相反,它是流動在每個人心中的涓涓細流:理想、正義、愛,這些具有感召力的價值共識。

  這些細流,脫胎于生活。生活這棵常青樹上,藏著創作的無限靈感。從熱氣騰騰的真生活中破土而出的細節,自然飽蘸真情,能以平實又抓人的張力,引起觀眾的深度共鳴。不論是《人民的名義》《縣委大院》還是《山海情》《大江大河》,都不約而同地擺脫了“假大空”的説教氣,捨棄了“靠炫技種懸念、以懸念拉劇情”的套路活,而是本真地回歸生活,紮根泥土,找到了最能折射太陽光輝的那一滴水。

  這些細流,高於生活。從中華文明中“採礦”、號準時代脈搏,對生活進行再創造,才能讓“當下的故事”“你我的故事”“未來的故事”更有重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影視力作之所以帶給觀眾超乎預期的後勁、使人奮進的精神力量,是因為它把時代大的背景墻刻畫得栩栩如生。透過這面墻,更多人得以了解中國當下更廣袤的基層,讀懂時代問題的耦合性複雜性,理解不同人的苦與樂、喜與盼。

  藝術是根植于大地、又離地一尺的飛翔。脫胎于生活、又高於生活,立足於本土價值、又勇於創新的表達,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想像力。

  這幾天,外媒紛紛報道海外觀眾二刷《流浪地球2》的情景。“帶著地球去流浪”的價值選擇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點亮了這個“人類從分裂走向團結、共同應對災難”的恢弘故事。不僅如此,大到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的防禦系統、群艦登月等奇觀,小到電子軍犬、“門框機器人”、外骨骼裝甲等裝置,並不是脫韁的臆想,而正是基於現實對未來的映射——如果沒有中國科技實力的強大,中國式科幻中的大量細節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個真實可信的未來世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文藝創作將擔負起更加光榮的使命。只有融入火熱的現實、融入壯闊的時代、融入厚重的歷史,藝術才能自覺觀照人民命運與情感,傳遞人民心願與心聲,凝聚人民智慧與共識,生長出創造性的力量和文化自信的根基,書寫新時代中國自信、包容、開放的大國氣象,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帶給人們獲得感、幸福感,帶來不竭的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