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2023-01-05 08:5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魏哲哲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部署了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重要任務,對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

  不久前,中央依法治國辦印發《關於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樹立了又一批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典範標桿。

  當前,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實踐有哪些新探索?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建設成效的切身感受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持續提升

  “有法律顧問把關,我們非常放心。”在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司法局政府法律顧問室,前來送審合同的月牙湖鄉工作人員由衷地向法律顧問表示感謝。原來,政府法律顧問在審核把關中及時發現合同漏寫了付款方式等內容,幫助其避免了後期合同履行時的法律風險。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建立並嚴格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全面參與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制定、合同簽訂等各項工作,使其成為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參謀助手,有力保障政府活動於法有據、決策程式依法履行、決策內容依法合規,從源頭上為行政權力規範運作築起了堅實的法治“防火牆”。

  地處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的南鑼鼓巷片區,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

  在推進南鑼鼓巷四條衚同修繕整治項目過程中,東城區政府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作決策、抓執行,在法治軌道上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實現了人居環境有序改善和城市有機更新。

  “項目決策嚴格落實專家論證、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程式,保障了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合法性。”東城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的順利實施,得益於政府法律顧問全面參與工作研究把關,全程參加立項文件審核、合同審查,全方位提供法律決策建議。

  同時,東城區堅持公眾參與決策,讓決策落實更有底氣。在前期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研究確定了“申請式騰退”和“一院一策”“一戶一設計”的工作模式:居民自己決定留住改善、定向安置、貨幣補償還是平移置換……居民參與決策,有效保障了後續工程項目順利開展。

  隨著2019年《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的公佈施行,行政決策得到進一步規範和監督。

  在江蘇,蘇州市政府開發了重大行政決策網上公開運作系統,通過資訊化手段,固化重大行政決策的全過程,並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網上程式流轉,不僅可以讓政府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決策事項的起草、執行情況,更能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重大行政決策是行政權最集中的體現,將其關進制度的籠子是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最難的,相當於政府捆住了自己的手腳。”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韓春暉表示,此類平臺的建設意味著政府決策必須透明化、規範化、法治化,讓行政權力不再任性。

  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務服務更加精準高效便捷

  “‘一企一證’幫了大忙,酒店很快就辦好了手續!”從業務前期諮詢到真正落地營業,華強方特(天津)酒店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2021年4月,天津濱海新區政務服務系統了解到該酒店急需辦理開業手續後,一方面指定專人對接,為酒店經辦人員介紹“一企一證”辦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全程跟蹤輔導;另一方面,積極對接消防、公安等部門,實現了酒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戶外廣告設施許可等並聯審批,“五證聯辦合一”,酒店很快投入運營。

  從以往取得營業執照後,想要開業至少要辦5個證,到現在實現一證覆蓋企業全部經營範圍,看得見的變化得益於“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

  不久前,浙江在經過多輪證明事項專項清理後,實現了地方設定證明事項全面清零。為減少證明事項,浙江自2018年便啟動了“無證明化”改革,迄今共清理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政府規章、行政規範性文件近9000件,修改省地方性法規1件、省政府規章13件。變“向我證明”為“為你證明”,對依法需要提交的證明事項,浙江發揮數字化改革優勢,通過“一鍵查詢”、網路核驗等實現證明材料“線上共用”。

  山東省創新開展法治指數評估工作,將“放管服”改革相關內容細化為8項綜合指標、5項動態監測指標,持續跟蹤、監測推動“放管服”改革情況,著力打造“愛山東”政務服務品牌,深入推進“一次辦好”“一網通辦”,“愛山東”移動端註冊用戶數突破1億,實現“一張網辦全省事、一部手機走齊魯”。深入實施“雙全雙百”工程,圍繞企業從開辦到登出、個人從出生到身故兩個全生命週期,推動高頻服務事項實現整合辦、極簡辦、全域辦。

  審批程式簡化、證明事項減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實惠和便利……如今,各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職能履行更加嚴格規範,政務服務更加優質高效,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更為方便。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2022年7月,北京豐台區方莊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隊接到群眾舉報,反映某小區樓前存在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影響居民生活問題。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該小區建築垃圾臨時存放點處生活垃圾隨意堆放,且部分垃圾桶存在損壞等情況,桶站周邊也沒有專人管理。

  執法人員對現場情況製作《現場檢查筆錄》並拍照作為該案書面證據留存。同時向負責該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物業服務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和《談話通知書》。隨後,物業公司法定代表人到方莊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接受詢問調查,對現場檢查情況及違法事實全部認可。

  了解到涉案物業公司2022年度已兩次因同類性質違法行為受到城管執法部門的告誡或處罰,並且該行為具有不良社會效應,最終方莊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對涉案物業公司作出罰款3萬元的最高限行政處罰決定,確保了行政執法的嚴格和公正。

  “近年來,各地加大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醫保資金監管、托育機構規範運作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司法部法治調研局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各地也在提升執法溫度上下功夫:規範執法程式,推行人性化執法、柔性執法、陽光執法,有的地方還出臺包容免罰清單等,讓執法更具公信力,更為社會所接受,實現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在安徽南陵縣,當地政府大力推動執法與服務並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讓商戶“安家”,合理設置農副産品銷售臨時攤位574個。“通過治理,身邊環境越來越好了!”南陵縣籍山鎮居民趙勝梅説。

  寬嚴相濟、法理相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解志勇認為,案件執法不能簡單地“以罰代管”,執法部門要積極探索“柔性執法”,發揮行政處罰在教育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覺守法中的正面作用,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有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2022年4月,湖南常德市武陵區一起“民告官”案件引發關注,原告4人與常德市武陵區政府“對簿公堂”。武陵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在該案中主動出庭應訴,這也是武陵區建區以來首次由政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

  告“官”能見官,面對面、零距離溝通,最終促成了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在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基礎上,各地注重抓好法庭答辯等應訴環節,確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又出聲”,更好地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推動依法行政水準提升。

  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如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在舊區改造、物業管理等基層治理中,各地積極發揮法治在利益分配協調、矛盾糾紛化解等環節中的保障作用,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上海靜安區臨汾路街道人口老齡化程度高、老舊小區比例大。助力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為街道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

  陽曲路470弄是一個建造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售後公房小區,居民對於加裝電梯意願非常強烈,39號居民樓就是其中之一。在前期徵詢中,該棟樓的同意率較高,但正當所有程式走完、施工在即之時,一樓的4戶居民卻集體反悔,表示不願加裝,甚至在動工時還出現肢體衝突。

  臨汾路街道城管中隊擔起了化解矛盾的重任,多次走訪一樓居民,實地了解困難焦點,逐門逐戶談心30余次,同時召集樓上居民及施工方召開協調會……從解釋法律到説理講情,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將矛盾逐一化解,最終使居民用上了電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群眾遇到問題要有地方“找説法”。如今,各地注重整合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資源和力量,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基層是重點也是難點。只有把基層法治政府建設抓好了,真正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老百姓才能有更多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司法部法治調研局負責人表示,要持之以恒抓好抓實示範創建活動,努力以高品質法治政府建設助力高品質發展,保障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人民安居樂業。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5日 1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