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揚四海!“基建狂魔”作品上了多少國家的貨幣?
基建狂魔作品上了多少國家的貨幣
隨著2022年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如火如荼地進行,其決賽場地盧塞爾體育場備受矚目。這項出自“中國建造”的世界盃主場館也被印製在卡達貨幣之上。“基建狂魔”之名再次走出國門、名揚四海。
從卡達世界盃紀念鈔票到巴基斯坦5盧比紙幣的瓜達爾港,再到阿爾及利亞1000第納爾紙幣上的阿爾及爾大清真寺……近年來,沿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足跡,越來越多的“中國建造”被印在項目所在國紙幣上。
在這些令國人自豪的超級工程背後,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堅信實幹興邦,在荒蕪之地建起世界奇跡,夜以繼日重塑山河;他們同樣胸懷天下紮根海外,常有奇遇,與野象鬥智鬥勇,抑或是邂逅愛情……
《中國青年報》剛剛上線的《青年茶座》系列訪談節目,便邀請了一群青年建設者海內外連線,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多角度解碼“基建狂魔”之名背後的動人內核。
名號初顯 秒速重塑山河
兩個半小時拆橋,9個小時改造一座車站……在清華大學材料學博士生陳宇麒的印象中,有關中國基建的視頻常常驚呆國內外的網友,“每次把中國基建項目快進一下,都像是在看科幻大片,令人驚嘆”。
她覺得“基建狂魔”名號最響亮的時刻莫過於2020年。她和國內外數千萬名網友一起化身“雲監工”圍觀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十日奇跡”。他們眼見著一座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高標準傳染病醫院在武漢拔地而起,位於知音湖畔不知名的沼澤地自此成了一艘生命方舟。
而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建築三局90後工程師肖帥便是當時奮戰在一線的建設者之一。彼時身在廣州的肖帥逆行千里臨危受命。當時泥濘的灘塗上,密密麻麻的挖掘機同時趕工的日與夜,令他終生難忘。在距離交付醫院只剩3天時,為趕工“做最艱難的事”。肖帥擔任突擊隊隊長並專門負責室外風機及水電安裝,制訂了“小時制”作戰地圖,“當時大家心裏想的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快一點、再快一點!中國速度,就是我們的使命!”
與肖帥有相似感受的還有來自中國鐵塔的産品設計師張新,作為“新基建”的青年建設者,在節目現場,她驚喜地發覺自己的工作和肖帥有許多交集,比如建設“火神山”時他們也在現場進行應急通信保障,將原本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項目“壓縮”到了3天。
“這些成績得益於國家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認為:“為什麼中國基建越來越強?基建狂魔之名越來越響?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實幹興邦’這4個字給出了所有答案。”
感受震撼的同時,青年學生陳宇麒更覺未來可期,“在即將畢業的關口,聽完前輩們的建設故事,再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實體經濟的重視程度,感覺就業前景愈發廣闊光明。“
大展身手 出道即達巔峰
“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連日來,簡從科技創始人禤俊鵬一直反覆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這一段表述。
對這位95後的創業青年來説,投身“建築行業的智慧化升級”是高中時便下定的決心。在填報大學專業以前,禤俊鵬便瞄準了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攻關,選擇了與之相關的機械工程專業。如今,他們研發推出的防水粘接砂漿鋪設機器人,因在屋頂施工過程中鋪設精度高、美觀且高效而得到了好評,“其實創業初期想研究的機器人是空中造樓機。”
讓禤俊鵬沒想到的是,沒過一年,肖帥所在的中建集團便把他的構想自主研發出來了。
“空中造樓機出現後,3天建一層樓變得尋常。其實建築工地已經不是大家想像中人山人海、塵土飛揚的模樣了,越來越智慧化、數字化、低碳化了。”肖帥透露,如今中國基建企業已經拿下了全球300米以上超高型建築70%的訂單,近幾年中國建築研發創新年增速保持在30%左右,相繼攻克了一系列的卡脖子技術。他舉例道,比如解決了水冰轉換的難題,讓國家游泳中心從水立方變成了冰立方;中建低碳智慧示範辦公樓採取了30多項低碳建設技術等。
張新對此同樣深有體會,作為新基建的産品設計師,她的工作目標是把“5G+AI+塔”結合起來,讓塔更“智慧聰明”,為塔裝上的“千里眼”“順風耳”和“智慧腦”,讓“通信塔”變身“數字塔”,可以助力森林防火監控預警工作,“它有兩隻眼睛,一隻通過雙目熱成像通道探測溫度,一隻用來做AI分析,裝上煙火偵測的演算法。”
美名遠揚 不斷驚艷世界
如何讓“基建狂魔”廣受認可、美名遠揚?這是常年駐守在海外建設“一帶一路”的青年常常思索的問題。
中國路橋柬埔寨辦事處,副總工程師魏聰覺得,“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其實就代表了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走出去,還需要考慮留得住,所以不但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為此,在幫助柬埔寨修建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同時,他們更將人才培養作為項目重點內容,在修路之餘搭建先進的中心實驗室。在柬埔寨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有路則有希望。”“一帶一路”項目的搭建不光串聯起了柬埔寨從首都金邊至西哈努克港沿途5個人口稠密的省市,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將原本5小時的車程縮短至2小時內,更留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黨的二十大現場,肖帥聽到報告中“深受歡迎”這4個字時,想起同事們建造那些印在紙幣上的超級工程時的場景,還想起許多並肩而行的外國友人:“比如在中建埃及分公司,我們有一位員工叫拉妮姆 梅爾,參與非洲的第一高樓的項目工作,她説,中國在幫助他們建地標,還幫他們實現‘現代化’。”
“其實建設‘一帶一路’的原則就是共商、共建、共用。用我們的工程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中國工人冒著生命危險用900天的時間幫助烏茲別克打通了中亞第一條、也是迄今為止中亞最長的一條鐵路隧道,使原本需要翻山越嶺四五天甚至需要繞道第三國的路程縮短到坐火車900秒就可以走完,他們歡呼‘一帶一路’幫助他們解決了行路難這個千年難題。”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發現,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胸懷天下、投身其中,有青年爭當論壇的志願者增長國際視野,有青年在高校創立“一帶一路”協會,9年來會員覆蓋幾十個國家……不斷提升著“一帶一路”的生命力。
“雖然常年駐守在外四海為家,但並不孤獨,這條路上有很多同行者。”在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運營前夕,魏聰也迎娶了在柬埔寨因這條“希望之路”而相知相戀的妻子,夫妻倆一起在“一帶一路”上築夢青春。
當然除了浪漫的愛情故事,紮根海外修路建橋的青年也會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有趣經歷。為了讓中老鐵路也能搭乘“網路的高速路”,在沿線建立資訊基站時,中國鐵塔西雙版納州分公司的項目經理彭程常常會穿過熱帶雨林,與野象鬥智鬥勇,“每天都需要緊盯野象的行蹤和作息規律,搶在它來之前‘佔位置’,修好站。”為此,他的微信步數里程常常突破10公里,但“一想到鐵路沿線上的人可以暢通地上網打電話,就覺得很值得”。
這群年輕的“基建狂魔”都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鋪展,“未來將會有更多青年持續打響‘中國建造’的名號,不斷矗立起驚艷全球的時代坐標,持續建造著未來。”
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戴月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