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應對共同挑戰亟須各國增強團結韌性

2022-11-20 10:1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延宕,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通貨膨脹、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問題複雜嚴峻。在此背景下,11月世界迎來數個重要全球性、區域性外交活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正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辦,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相繼在東盟國家舉行。這是疫情暴發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領導人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議,從一個角度印證了世界各國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多種複雜挑戰的客觀需要,也凸顯了對世界各國加強團結同舟共濟的迫切心情。

  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是大勢所趨。在金邊舉行的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國與東盟國家、日本、韓國等出席第17屆東亞峰會的國家交流商洽,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生效和實施並且更為機制化。中國倡導堅持相互尊重,深化互利合作,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會議上,多邊主義、可持續發展、青年與人文交流、綠色低碳等高頻詞的出現,彰顯了與會各國的共識。

  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是人心所向。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無疑是二十國集團誕生以來最特別的一次。除俄羅斯派出外長作為代表,其他G20成員及嘉賓國的領導人無一缺席,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及國際奧會主席也蒞臨峰會。與會方的經濟體量佔全球80%以上,貿易量佔世界75%,人口的世界佔比超過60%,顯示出二十國集團的重要性。作為討論全球經濟問題的場所,本次G20領導人峰會雖然被當前的地緣政治陰影籠罩,但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及國際組織領導人提供了疫情暴發三年來首次共處一室、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彰顯了各國對經濟復蘇與和平發展的渴望。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在會場內外引發積極而廣泛的反響,與會多國領導人表示願同中方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

  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勢在必行。主題為“開放、聯通、平衡”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國曼谷舉行。過去幾十年,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之源。在當前世界變局中,亞太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本次會議發表了《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生物迴圈綠色經濟曼谷目標》,呼籲經濟體通過密切合作,實現未來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習近平主席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再創亞太合作新輝煌。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倡導得到與會多方的積極反應。

  保護地球家園刻不容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與會各方在兩周時間內圍繞落實《巴黎協定》氣候資金等問題進行磋商,明確氣候協定所確立的目標、原則和制度安排,尤其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自主決定貢獻的制度安排。近年來頻發的極端氣候警示發達國家不能再對氣候變化無動於衷,要切實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加大對發展中國家適應行動的資金支援力度。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得益於和平的外部環境和穩定的地區環境,有助於中國為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全球治理作出更多貢獻。在本次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陸續舉辦了“清潔能源發展及綠電轉化應用”“中國適應氣候變化戰略與行動”主題邊會和“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論壇”等活動,為實現全球新能源平價上網作出努力,並支援發展中國家提高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當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牽連纏繞影響著國際形勢,局部戰爭、新冠肺炎疫情、糧食及能源危機嚴重影響著各國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如何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面臨著新的環境和挑戰,脆弱的世界經濟復蘇與世界和平亟須各國增強團結的韌性。正因為如此,11月的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世界期待大國與主要經濟體秉持相互尊重,彰顯政治家的歷史使命與智慧擔當,發揮領導力,進一步凝聚共識、增強合作,踐行開放包容的多邊主義,攜手各國應對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作者:賈瑞霞,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商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