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機會多(政策解讀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2022-09-20 08: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城市部分行業特別是接觸性服務業用工需求下降,一些農民工返鄉就業。

  “針對這一情況,農業農村部門大力發展鄉村産業,落實就業幫扶政策,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從監測情況看,截至6月底,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達到90.7%,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説。當前我國返鄉農民工就業形勢如何?下一步重點從哪些方面來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記者進行了採訪。

  強産業帶就業

  讓縣域成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蓄水池

  一大早,甘肅省康縣聚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片繁忙景象,鄉親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擺放著菌棒。“我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顧不上家裏的老人孩子。現在家門口有了新飯碗,既能掙錢又能看家,真是兩全其美!”迷壩鄉劉河村村民侯秀芳説。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負責人馬國輝也曾是返鄉農民工。“這兩年,鄉村建設提速,家鄉食用菌産業越來越大。”馬國輝聯合周邊合作社,建成配料、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種植産業示範園,帶動多個村莊一起發展。“不少鄉親邊打工邊學技術,在家門口當上‘上班族’。”

  産業是就業的保障,産業發展壯大了,就業崗位就增多了。“發展富民産業穩崗,這是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關鍵。”曾衍德説,發展富民産業,重點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産業,持續推進鄉村産業提檔升級,不斷拓寬農村就業增收渠道。今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將提高到55%,重點支援幫扶産業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

  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吸引力持續增強。一些地方立足鄉村資源,發展新産業新業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重慶市武隆區火爐鎮吶溪原鄉景區,巧用生態旅遊資源,森林綠色康養産業發展勢頭良好。旺盛的人氣帶動文旅商品開發、農特産品銷售,景區成了周邊農民就業的新選擇:招收170余名村民從事旅遊服務,吸引外出能人回鄉創辦餐飲、住宿等市場主體30余家,帶動年營收150萬元。

  從監測情況看,截至6月底,全國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達到90.7%,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在産業帶動、就業創業拉動下,上半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實際增長4.2%。

  “縣域是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蓄水池,目前55%的農民工在縣域內就業。”曾衍德表示,要在縣域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小微企業集聚區,培育形成帶動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産業,為返鄉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不再外出打零工,現在經過培訓,每個月收入5000多元,我很滿足。”江西省興國縣,參加“興國表嫂”培訓班順利結業的謝紅美説。“興國表嫂”是興國縣打造的家政服務品牌,採取免餐費、免住宿費、免培訓費的方式,對孕産婦、嬰幼兒、老人護理等方面組織專業培訓,技能培訓、職業介紹、法律援助等一條龍服務帶火了縣裏的家政行業。

  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的一家貨運公司內,張春祥正在和工人裝卸貨物。張春祥敏銳發現縣裏對快遞物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順勢開起了貨運物流公司。得益於當地的幫扶政策,從“光桿司令”到帶動20多人就業,現在張春祥又加盟了大型貨運物流公司,“掙得多的員工一個月能掙7000多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説,返鄉農民工長期在外務工,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能,返鄉後可有效適配就業崗位。同時,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夠提升地方的醫療、教育和服務水準,吸引農民工群體主動回鄉就業創業。

  搭平臺強聯結

  讓創業創新成為農民就業增收新增長點

  走進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沙文鎮共用農創城,肉類、蔬菜、調味品……店舖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這裡是一站式採買,最近訂單多,每月收入1萬多元,比外出打工高多了!”返鄉人員朱東波在這裡開了一家糧油店,“感謝政府搭建的創業平臺,我正考慮擴大規模呢!”

  共用農創城今年1月16日投入運營,建成冷庫、電商孵化大樓、農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及商戶公寓等設施。像朱東波一樣來這裡開店的返鄉人員不少。作為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農創城已解決120多名返鄉農民工就業。今年以來,農創城已出租門面650余間,一、二季度營業額均超5000萬元。

  農村創業創新日漸活躍,平臺載體不斷完善。農業農村部鄉村産業發展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依託現有農村各類産業園區、物流節點、農業企業和種養基地等,建設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創業園。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超過3500家,基本實現了縣縣有農村創業園區(基地)。到2021年底,1120萬人返鄉入鄉創業創新,70%是返鄉創業農民工,創辦項目80%以上是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項目,為農村帶來了人氣、增添了活力。

  “推進拓寬農村創業渠道,是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曾衍德説,返鄉農民工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和較高的技能水準,返鄉創業有優勢。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一批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推進創業服務“一站式”辦理,以創業帶動就業。“大體上是一個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帶動6到7個穩定就業,帶動15到20個靈活就業。”

  受益於返鄉人才帶動,從貧困村到示範村,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巨龍鎮天水村實現華麗轉身。看著家鄉的交通、物流等發展短板補上了,陳奉明、陳奉兵等10多位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發展壯大經果林産業,建成花果嫘鄉園區,形成了以柑橘為主、時令水果不間斷的農業産業佈局。去年園區水果總産量838萬斤,産值約5200萬元。

  完善利益聯結,創業帶就業促增收。園區通過“公司+聯合體+農戶”“公司+村集體+按股分紅”等模式,帶動當地623戶家庭戶均年增收1700元,實現村集體年增收33萬元。陳奉明介紹,目前,園區正在籌建鄉間民宿、親子樂園、農事體驗館等設施,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帶動鄉親增收致富。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大批促進農村創業創新的政策,從“人、地、錢”等各方面提出了支援政策。張琦表示,除了政策創設,政府也應關注返鄉農民工的能力建設,為其提供技能提升、就業創業的相關培訓,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鄉土人才,同時鼓勵有管理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創業帶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多途徑拓崗位

  讓農民成為項目建設者、受益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木腳村脫貧戶楊保和的家,寬敞的客廳裏,洗衣機、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各種花草散發著清香。“靠著在村裏以工代賑項目的務工收入,我把家裏新房裝修一新。”楊保和言語間難掩喜悅。靠著泥瓦工的好手藝,僅半年的時間,楊保和夫婦就獲得了4萬多元的務工報酬。

  去年以來,通道縣在木腳村開展以工代賑新試點,加大補齊農村基礎建設短板,先後開展提質改造村內體驗遊步道3500米,體驗農場排灌渠3000米,建設村級水果採摘園150畝、村級蔬菜體驗園150畝等項目。“項目用工優先使用村裏返鄉農民工,木工、泥工、鋼筋工日工資最高的有近300元,小工180元。”村委會主任吳菊鳳説。

  木腳村的以工代賑工程累計為農民工發放工資達136萬元。木腳村新建的魚鱗壩、健身步道和觀光堤成為熱門景點,僅7月份接待遊客就超過2萬人次。村裏又開發了水果採摘、農耕體驗、鄉村民宿等新業態,為村民新增種植、管理、打包、養護保潔等以工代賑後續就業崗位60余個,每人平均年增收可達8000元以上。

  “群眾既是項目的建設者,又是項目的受益者。”張琦説,以工代賑是促進就近就業增收、提高勞動技能的一項重要政策,能為群眾特別是農民工、脫貧人口等提供規模性務工崗位。重點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大、受益面廣、帶動效應強,吸納返鄉農民工就業潛力巨大,是實施以工代賑的重要載體。

  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全國“十四五”以工代賑工作方案》等文件,將勞務報酬佔中央資金比例由此前的10%以上提高至15%以上,聯合財政部已下達中央投資近140億元,實施以工代賑項目5000余個,實際發放勞務報酬佔中央資金比例已達20%以上,部分地方超過30%,帶動30余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加快項目建設拓崗。曾衍德介紹,近期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了專門的政策措施,要求重大工程建設、以工代賑項目優先吸納農村勞動力。農業農村部將在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水利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項目,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的原則,吸納更多返鄉農民工參與建設,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今年,中央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廁所革命、冷鏈物流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等項目建設。張琦認為,這些項目可以吸納更多返鄉農民工參與工程建設,實現返鄉農民工就業增收和鄉村發展雙提升。

  本期統籌:郭雪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