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紅土評論丨美麗中國,讓“綠水青山”寫滿中華大地

2022-08-24 21:45:00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字號

  【地評線】紅土評論丨美麗中國,讓“綠水青山”寫滿中華大地

  評論員丨江新華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建設擺在前所未有的發展地位,始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美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高品質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成功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

  保護環境,創造令世人矚目的生態奇跡。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進入新時代的十年來,我國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從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再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我國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各領域發展的全過程、全鏈條,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生態奇跡”,一幅天更藍、水更清、萬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麗中國畫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鋪展。

  健全體制,構建生態保護的四梁八柱。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足實際、著眼長遠,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起一幅改革“施工圖”“路徑圖”,不斷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全局性變化。無論是著力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還是推動環境保護督察常態化,再或是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現代化、立體化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成為護航美麗中國建設的“壓艙石”,也推動實現了我國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高品質發展。

  生態惠民,提升人民群眾的綠色福祉。生態文明建設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新經濟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方式等方面的系統性革命。從堅決把重污染、高消耗項目“拒之門外”,到開展“光碟行動”、推廣節能家電、資源回收、減少一次性食具,一系列環保低碳舉措充分顯示了在環境保護上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踐行者。各地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多幹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讓群眾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同時,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增強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從源頭減少消耗,推動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做美麗中國的守護者。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義。讓我們更加注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一定能讓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責任編輯:房琳琳]